崔湜(公元671年-713年),字澄澜,河北定州人,出身博陵安平房。崔湜才华出众,考中进士,步入政界,历经多重职务,最终成为宰相。他的生平经历充满了波折与转变。
崔湜起初依附于桓彦范,后转而投靠武三思。当唐中宗猜忌功臣,武三思渐受宠信时,崔湜为求自身利益,出卖旧主,转为武三思的得力助手。他建议诛杀桓彦范等人,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崔湜的聪明才智与机敏让他在政界中游刃有余,一路升迁,甚至担任中书令。
崔湜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因选才过程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但他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凭借自己的才智与人际关系,逐渐复职并升至尚书左丞。崔湜的机智与权谋使他能够在政界中立足,但也为他埋下了祸根。
崔湜在唐中宗驾崩后,先后依附韦皇后、李重茂和太平公主,多次参与宫廷斗争和政治阴谋。他在景龙三年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的行为,遭到御史李尚隐的弹劾。尽管被贬职,但他依然能够借助人际关系,逐渐恢复了地位。
崔湜曾建议开通南山新路,改善商州水陆交通,这一举措虽然带来了一些争议,但也显示出他的政治才能和远见。他的成功也引来了嫉妒和猜忌。当他与太平公主密谋废除唐玄宗时,他的野心和权谋终于引发了灾难。
在开元元年,崔湜与宫人密谋在玄宗使用的赤箭粉中下毒,企图毒死唐玄宗。他的阴谋被揭穿,最终落得被唐玄宗赐死的下场。时年四十三岁的崔湜,一生充满权力斗争和宫廷阴谋,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崔湜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转变,他的故事展示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他的才华和机智使他一度在政界中游刃有余,但最终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崔湜的故事提醒我们,权力的诱惑和争斗往往会使人迷失方向,唯有坚守道义和正义,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