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过年红包叫随年钱:根据对方的年龄发放

历史人物 2025-03-31 06:46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春节拜年时,小孩向长辈行礼,长辈便会发放红包,也就是所谓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名字中的“随年”二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谓“随年”,既指压岁钱在过年时发放,又意味着压岁钱的金额要根据收礼人的年龄而定。

在后晋时期,宰相刘铢有个特殊的惩罚方式,那就是根据犯人的年龄来决定用多大力气责罚,称为“随年杖”。这一传统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随年”二字与年龄之间的紧密联系。

而在中国台湾地区,分发压岁钱时,人们避免发放奇数金额,如8元、10元、100元等广受欢迎,而7元、9元、99元则被视为忌讳。在中国大陆,并没有这样的禁忌。

到了宋朝,压岁钱的发放更加灵活。人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来给予不同金额的红包。比如,一个小孩子如果今年虚岁十岁,那么长辈就会给他一个十元的红包。这种压岁钱的发放方式,使得红包的金额并不一定是偶数。

曾经有一则有趣的典故:一位女居士在过年的时候进庙拜香,为众僧发放压岁钱。一位和尚要求多给他一份,因为他是“圣僧”。然而当被问及年龄时,这位和尚却无言以对。这是因为当时的压岁钱是根据年龄来发放的,即使是圣僧也不能例外。

在宋朝,虽然铜钱购买力相对较低,但压岁钱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金额大小。而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关怀的体现。除了根据年龄发放的压岁钱外,还有一种特别的压岁钱是宋朝后妃为皇子挂在床头上以镇压邪祟的。那串沉甸甸的由一百二十枚金币串成的压岁钱,寓意着对皇子福寿绵长的美好祝愿。

压岁钱不仅仅是一份金钱礼物,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祝福的载体。它见证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期望。在这个喜庆的春节期间,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份深厚的文化习俗所带来的温暖和喜悦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