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水浒中的两大好汉:武松想得开燕青看得开
《水浒传》中的行者与浪子
读至深处,掩卷沉思。那些英雄好汉,生死离别,令人扼腕叹息。在这悲情之中,却有两种人生选择引人注目。一者如行者,看透世事,选择在六合寺出家,八十岁圆寂;一者如浪子,浪迹江湖,绝尘而不知所踪。
行者,并非普通的修行者,而是指那些未经过剃度的修行佛道之人。武松便是其中之一,绰号“行者”,引人深思。他身上背负着不少人命官司,却得到了“行者”的称号。这一切,皆因一个“悟”字。用佛教语言来说,便是“慧根”。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失去左臂,却拒绝了回汴京的机会,选择在六合寺出家。这种选择,源于他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他看到了朝廷的腐败和黑暗,预见到了梁山众好汉的未来命运。他选择了离开,选择了修行。他的行为,是对世事功名的看破,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浪子燕青,在梁山虽地位不高,但却有着“浪子”之名。施耐庵笔下的燕青,早已看透了世界的本质。他早就看出朝廷的企图,规劝无果后,他勇敢地揭露了事实。他的才华、他的智慧、他的勇气,都让人佩服。燕青是一个孤儿,他无家无室,无牵无挂,因此他能够活得如此潇洒自在。他的“浪”,是他的智慧,是他的资本。他曾对卢俊义说:“主人岂不闻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里斩首,醢为肉酱?”这是他的智慧之语,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他的选择,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行者武松和浪子燕青,虽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但都有着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行者武松以个人化的脚步丈量世界,以行者的视角发现社会人生之风景。而浪子燕青则以自己的方式活出了生命的精彩。他们的选择,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和启示。我们需要这样的行者和浪子,因为他们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真谛,让我们明白人生的价值。
中国历史
- 细说水浒中的两大好汉:武松想得开燕青看得开
- 东吴名将贺齐:陆逊曾是他部下 孙权曾为他拭泪
- 大骂曹操的张辽为什么会被赦免?原因是什么
- 刘备派关羽镇守荆州 关羽手中有多少人马
- 三国中被丑化的名将,你知道是谁吗?
- 他忠诚于宋江 为何都在他坟前选择自杀-
- 为什么抗战中老百姓曾要求鬼子前来扫荡
- 古代文人为何把武则天描绘得很黄很暴力
- 夏言是谁?夏言为何会被奸臣严嵩陷害而死
- 明朝开国功臣蓝玉,功高盖主,最终却结局凄惨
- 清朝怪像:公主结婚之后要和自己的驸马分开住
- 卫子夫为何含冤而死?她的结局是喜还是悲?
- 清朝顺治帝堂兄简亲王济度次女:固伦端敏公主
- 永琪的生母愉贵妃,为何一直被乾隆冷落?
- 孝惠邵皇后入宫前有着怎样的经历?她与朱见深
- 宋太宗赵光义对辽使说了一句话 辽国不敢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