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孔夫子为何说自己很像一条丧家犬-

历史人物 2025-03-30 23:59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孔夫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踏遍各国,向国王们宣扬他的政治主张,然而并未得到采纳。当他来到郑国时,弟子散乱,唯他独守在外城的东门。这时,有人形容他:“额头如尧,脖子如皋陶,肩膀似禹,从腰部以下却比大禹短三寸,狼狈不堪,犹如一条丧家犬。”子贡听闻此语,愤怒不已,如实告知孔子。孔子却欣然接受,并称赞那人描述得准确。

为何孔子会承认自己是一条丧家犬呢?

孔子虽智慧过人,满腔热血欲献给君主,却四处碰壁。在齐国,他曾有机会施展才华,但大臣们对他的评价是过于自以为是,无法驾驭。他们担心孔子繁琐的礼仪和制度会让国家陷入混乱。在鲁国,国君不用孔子,季桓子和仲梁怀的争斗让鲁国政治动荡不安。孔子觉得这不是他想要施展才华的地方,于是转向其他诸侯国。

孔子先后到过卫国、陈国和宋国,虽然四处奔波,却无人问津他的政治主张。当他五十六岁时,鲁国国君让他担任大司寇,参与国政。孔子以为自己的抱负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然而仅仅三个月后,因意见不合而辞职。

孔子虽有自己的家族却不能立足。在宋国,他甚至有生命危险。当他逃到卫国时,虽然卫君对他有所关注,但他的弟子误解了他。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心力交瘁。

可见,孔子虽有才华和政治理想,但在乱世之中也难以实现。他四处奔波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希望能遇到知音。然而在那个礼乐崩溃的时代,君主们都在忙于搜刮百姓、侵占土地和人民,孔子的主张往往被视为不切实际。别人形容他是丧家犬时,孔子欣然接受。他的内心早已充满了无奈和泪水。他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得到实现,但仍然坚持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理念。这种坚韧和执着让人感叹不已。

上一篇:没人性的刘邦:一饮一啄 莫非前定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