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请客太抠门!竟然少点菜后就打包

历史人物 2025-03-30 23:29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曾经有一位诗人以四句诗描绘了一幅聚餐的美好画面:“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其中的意境,让人想起那些与朋友聚餐时,打包剩余的饭菜带回家给孩子的温馨场景。在中国古代,这种节俭的习惯并不罕见,甚至有些人将其提升到了文化传承的高度。

司马光,这位晚年在洛阳定居的历史名人,就是一位崇尚真实、坦率之人。他创立的“真率会”,旨在与友人相聚时,追求真实、坦率,不拘泥于形式。而他请客时的“抠门儿”行为,其实是他坚守节约、避免浪费的体现。

当朋友们聚在一起,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如果酒菜还剩,司马光会选择打包带走。这并非是他小气,而是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视节约为美德。他的人生中,尽管曾身居高位,却从未贪污过一分钱。他的清廉正直,让人们对他充满敬意。

苏东坡曾为他写挽联,描述他去世时家无余财,只有一本书陪伴在侧。这样的官员,视钱财如粪土,有风骨有气概,怎么能说他小气呢?他之所以在请客时不多点菜、赴宴时又总是打包,是因为他遵守古训、避免浪费。他不仅自己如此,还提倡这种文化。

在宋朝,天子宴请外宾时,也会把剩余的酒菜打包送到外宾下榻的酒店。亲朋好友聚餐时,如果没吃完的饭菜要裹起来带回家。这种文化传统在宋朝被广大人民接受并传承。除了司马光,大多数宋朝人后来逐渐忘记了这些优良传统,尤其是那些没钱又没文化的市井阶层,他们越是瞧不起别人打包的行为。

据说在时期,有一位儒生赴宴时,想把没吃完的鸭子打包带走,却因此遭到众人嘲笑。但我却觉得,那些嘲笑他的人都是傻瓜。因为这种节约的行为不仅是对食物的珍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在这个浪费成风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司马光的节约精神,珍惜食物,传承文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