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举竟然看颜值:长得丑榜位就会相应下降
在荣耀的塔尖,状元身份显赫,备受尊崇。被誉为“大魁天下”的中状元,是学子们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这一荣誉的背后,是层层选拔的艰辛历程。从童试到殿试,状元需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万里挑一的佼佼者。中状元之难,堪比攀登天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深厚的学识,状元的颜值也至关重要。让我们回溯到太祖时期,他决心将状元打造成帝国的形象代言人,以匹配王朝的面子。在洪武四年的殿试中,太祖的这一理念得以体现:貌丑的郭翀虽才华出众,却遗憾地失之交臂,而英俊的吴宗伯则荣登状元宝座。这一决定令历史学家和考生们大跌眼镜。
尽管历史上不乏相貌平平甚至残疾的状元,如大历十二年的黎逢,淳祐十年的方梦魁,以及正二年的陈祖仁等,他们的才华得以展现并获得了状元的荣誉。太祖的决心让明代在钦点状元时,颜值成为了重要的考量因素。
于是,在明代,很多帅哥逆袭成为状元。比如建文二年的胡广,凭借非凡的帅气取代了初拟的状元王艮。正统元年的一次失误更是让人们认识到颜值的重要性。主考官杨士奇因误听而错将外貌不佳的周旋误为状元候选人。当人们发现真相时,感到遗憾不已。从此,皇帝在决定状元人选时开始密访考察外貌颜值。如朱国桢所言,“凡鼎甲,圣上多密访而后定。”
这种风气的盛行使得明代通俗小说中的状元多为帅哥美女。他们不仅才学出众,更有着令人瞩目的外貌。《浓情快史》中的“丰姿俊秀”,《龙凤配再生缘》中的皇甫少华“貌美”、“秀眼”,这些美貌状元在殿试中备受青睐,轻易获得皇帝的喜爱。而那些貌丑的如《唐钟馗全传》中的钟馗、《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中的主角则因貌丑而失去了状元的桂冠。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颜值的重视,更展现了皇帝对于形象代言人的独特偏好。
中国历史
- 明朝科举竟然看颜值:长得丑榜位就会相应下降
- 卷帘大将被贬下界之后成为什么妖怪?
- 高干:坐镇边陲的名将,击败过五子良将
- 张永德是什么人?他为何没能继承郭威的皇位?
- 南明亡于内耗-连皇帝都无人供奉而活活饿死
- 曹魏名臣杨阜是什么出名?有哪些历史事迹?
- 刘邦为了保护刘如意,杀了哪些人?
- 全皇后: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氏一族是如何没
- 魏延如果没有被杀的话 魏延能带领蜀汉统一天下
- 刘备打仗都没有出现粮食问题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
- 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失败时必然的吗?他做了什么
- 不杀生的苏东坡,是如何制作出著名的东坡肉的
- 诸葛亮和刘备生儿子为何都是在40多岁 两人不谋
- 刘备重用关羽张飞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们的
- 李孝基:唐太祖李虎之孙,他为何被刘武周杀害
- 为了爱人才入宫当太监竟然覆灭了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