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年间王安石哄抬米价为何还能平步青
北宋庆历七年,江南水乡阴雨连绵,长达半年之久,从春日的三月一直持续到九月的秋收时节。这场罕见的灾难席卷了广袤的农田,致使田地颗粒无收,受灾区域覆盖了整整127个县。米价在短短数月内飞速上涨,到了十月,已经由每石四百文的价格飙升至一千五百文。百姓生活陷入困境,江南各州府官员急向朝廷请求援助,同时严厉打击哄抬米价的奸商。
在东南沿海的鄞县,即今日的宁波,却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县令。面对米价飞涨的局面,他并未采取抑制措施,反而颁布公文,以名义规定鄞县境内的米价每石竟高达三千文。这位胆识过人的县令,正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王安石。
此令一出,宁波境内顿时民怨沸腾。由于米价过高,许多家庭只能以稀粥度日。米商们因此大发其财,纷纷向王安石献上金银。王安石对于这些馈赠照单全收,对于偶尔忘记敬献的外地商人,他还会让师爷前去讨要。
当时,陕西一带连年大旱,朝廷已经多年赈济,国库空虚,对于江南的灾情一时难以提供有效的援助。到了第二年三月,江南市场上几乎已经无米可卖。黑市上米价飙升至每石五千文,仍然常常有价无市。大量饥民涌现,形势严峻。
与此宁波境内却米粮充足。原来,全国各地的商人听说宁波米价高昂,纷纷把粮食运往宁波。虽然宁波的百姓消耗了多年的积蓄,但几乎没有出现饥民。对于无力购粮的家庭,王安石则发放银两进行救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波的米粮供应逐渐超过需求。商人们已经将粮食运至宁波,无法再运回原地,只好降价销售。最终,米价逐渐降至每石一千五百文。与其他地区相比,宁波简直如同一处乐土。
经过这场风波,王安石的声名大振,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北宋一代名臣。他的智慧和决断,在困境中展现出非凡的治理才能,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中国历史
- 庆历年间王安石哄抬米价为何还能平步青
- 慕容详:十六国时期后燕第三位皇帝,不恤百姓
- 唐玄宗为什么要派,年迈半百又半身不遂的哥舒
- 一个盐贩子受了打击去造反 将整个大唐逼上绝路
- 诸葛亮北伐时,孙权陆逊为何没有选择偷袭?
- 古代法律如何处置见死不救:求助不救 杖责一百
- 最著名的丑女姐妹,结果还嫁给了皇帝
- 古代女子的红裙为何不是想穿就穿的!
- 水浒梁山上最憋屈不得志的好汉竟然是杨志
- 孝全成皇后为何是人生赢家?受道光皇帝宠爱了
- 因做了这事 所以姜子牙并不是真心要帮助西岐
- 明朝皇室如何穷奢极欲:紫禁城地砖造价赛黄金
- 吕布为何精通箭术骑射?原来他属于蒙古人士
- 因一双美手被封为皇后:张皇后因美手而受宠
- 杨贵妃到底是怎么死的 杨贵妃真的是死于上吊吗
- 在印度牛的地位超高:牛尿都有人直接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