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饭局也有人打包-司马光主张少点菜多打包

历史人物 2025-03-21 06:39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品味着古代文人墨客的雅致生活,四句古诗如画卷般缓缓展开:“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不仅仅是对聚餐之景的生动描绘,更是对一种质朴生活态度的赞美。

谈及古人饭局上的习惯,司马光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在洛阳的晚年生活中,常常与友人共聚一堂,酒至微醺,菜至五味,便足矣。他称这种简约而不失真挚的饭局为“真率会”。这不仅是对真实情感的流露,更是对浮华宴请的拒绝。当饭局结束,桌上往往还留有残余,司马光则会细心打包,带走剩余的美食。

有人或许会觉得司马光过于吝啬,但在真正的了解之后,便会知道他的大气之处。他一生清廉自守,从不会为了一己私欲而挥霍无度。他的生活朴素,甚至有些拮据。他的结发妻子过世后,竟因无力承担葬礼费用而不得不变卖家产。这样视钱财如粪土的官员,现今已不多见。

司马光的这种简约与节约,并非出于小气,而是源于对古训的遵循与对浪费的避免。身为儒家学派的一员,他深知节约的重要性。不仅在日常宴请中提倡打包,甚至在天子宴请外宾时,也会将剩余的肉食品打包带走。这种传统在宋朝的一些家庭中得以延续,但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优良传统逐渐被大多数人遗忘。

曾有一名儒生赴宴,因想带走剩余的半只鸭子而将其藏于袍袖中,却不料在作揖时意外掉落,引来众人的嘲笑。但在笔者看来,那些嘲笑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这不仅是对食物的浪费,更是对一种传统美德的背弃。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节约与珍惜。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与传统美德的继承。让我们从司马光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学会在享受生活的不忘节约与环保,让这种质朴的生活态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