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笑不得!他竟敢和乾隆皇帝争称号

历史人物 2025-03-21 04:43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正值乾隆皇帝巡视五台山后返回京城的盛事之际,已经退休的原大理寺卿尹嘉铨听闻消息,虚荣心使他跃跃欲试,希望能参与这盛大的接驾仪式。由于接驾名单上并无他的名字,他开始绞尽脑汁寻找机会。他回想起自己的父亲——那位被誉为道学家的尹会一,并试图从中找到突破的机会。于是,尹嘉铨精心草拟了两份奏折,一是请求为父亲尹会一赐予谥号,二是请求将父亲从祀文庙。他自以为这一举措既能彰显自己的孝道,又能为自己带来无上的荣耀。

尹嘉铨的这两份奏折传到乾隆皇帝的手中后,却引发了他极大的愤怒。乾隆皇帝深知尹嘉铨这两份奏折完全是从个人私利出发,违背了国家大典的常规。他严厉地批评尹嘉铨:“与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并警告他必须安分守己,否则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出人意料的是,尹嘉铨并未吸取教训。他以“古稀老人”自称,再次向乾隆皇帝呈上奏折,请求允许父亲从祀文庙。这次的要求不仅没有得到满足,反而使得乾隆皇帝更加愤怒。看到尹嘉铨如此不知进退,乾隆皇帝不禁怒火中烧,斥责他“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

圣喻之下,承办官员纷纷竭尽全力为尹嘉铨罗织罪名。最终,尹嘉铨被扣上了“大不敬”、“假道学”、“伪君子”等罪名,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古稀罪”。原来,尹嘉铨竟然敢自称“古稀老人”,这是天子独占的称号,庶民百姓怎能触碰?他这种行为不仅冒犯了天子,更是争夺了天子的风雅。最终,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尹先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的虚荣心不仅未能得到满足,反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和生命。这个故事警示我们,做人要安分守己,不可被虚荣蒙蔽双眼,否则必将自食恶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