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 流行普通话 会说普通话很吃香

历史人物 2025-03-21 03:58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孝宗淳熙十三年,河南士子郑景寔携子郑钥拜访前宰相、魏国公陈俊卿。尽管两家背景悬殊,但陈俊卿却对郑钥青睐有加,甚至提出让他成为自己的侄女婿。究竟是何原因让陈俊卿如此看重郑钥呢?

除了郑钥的聪明才智,他的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南宋时期,普通话并非今日之北京话。当时的北京话被称为燕音,被视为胡言乱语,并不适合作为官方语言。而南宋的普通话,实为开封方言,也就是广义上的河南话,其中洛阳话最为标准。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对此深有体会,认为洛阳语音最正。

史载,当时名将张俊为笼络南方士族学说杭州话,反被北方士族耻笑。这既揭示了北方贵族的傲慢,也表明了南宋初年杭州方言与北方方言的激烈冲突。官方在不经意间推广了普通话。随着皇室贵族、文武官员等从开封南迁,开封话成为主流语言,与杭州方言形成尖锐对峙,最终开封话成为官方语言和交流工具。

语言的交流对于人际交往至关重要,无论是做官、上学、经商还是求职,都需要与人沟通。掌握主流语言的人在社会中更具优势。南宋时期,不会说普通话的人可能会受到排斥,而会说普通话的人则往往更受欢迎。如郑钥因会说普通话,不仅娶了名门闺秀,还在19岁时顺利中举成为官员。

不仅官员和士人需要学习普通话,连街头小商贩为了做生意也需要模仿普通话。在庄季裕的《鸡肋篇》中,记载了一些杭州的熟食小商贩为了招徕顾客,不得不学习普通话。甚至一些京漂人士,为了在杭州立足,也必须学习普通话。

可以说,语言的掌握是融入社会的关键。在今天,虽然普通话的推广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人因为不会说普通话而面临困难。我们应该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让更多人受益。

上一篇:三国最厉害的女将是谁?赵云都拿她没辙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