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被誉为“日出之国”,其名称的起源颇具神秘色彩,最早被称为“和”或“倭”。关于这一称呼,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传说与一位女性有关。
在千年前,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并未被称为日本,而是被称作倭国。这个名称似乎带有某种贬义,那么为什么日本最初会被称为倭国呢?
据我国最早的文献记载,《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提到,当时的日本是燕国的属国。之所以称之为倭人,可能是因为日语中某些假名的发音与汉语中的某个音节相似,加之他们使用的方言,使得初次接触他们的人称之为倭人。
在《史记·东夷列传》中,有赐倭奴国国王金印的记载。从此,倭奴国成为大汉五十个藩属国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逐渐理解到倭人一词似乎带有贬义,意味着矮人。为了消除这种歧视,他们选择了在日语中发音与倭相似的“和”字作为自称,并在和字前加上大字,从而形成了“大和名族”的称呼。
公元607年,倭国使者小野妹子向天朝呈递表文书,希望中国将倭国改称日本。信件的开头“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无恙”,触动了天朝的敏感神经。天朝认为自己是唯一天子,对于倭国的要求并未予以理睬。
据《宋书》记载,从第一个提出更改国名的倭王讃死后,又有珍、济、兴、武四位继任者,他们都曾试图请求中国朝廷授予日本正式的封号。
直到女皇当权时期,她终于恩准将日本作为国号赐给倭国。如今,人们才知道这个小国的名字竟是由一位中国女性所赐。
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日本名称的演变,也展现了一个国家从被误解到自我认同,再到最终确立自身国号的过程。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的印记,也让我们更加好奇和敬畏这段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