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也要修学分-隋唐岁考”不及格者
历史人物 2025-03-20 23:39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古代中国的教育历程:从入学到成长的积淀
礼记·学记中详细记载了古代学生的成长过程。每年入学,隔年考核,这一节奏紧张而有序。初入学的一年内,考察的是学生们对于经典的掌握和志向的明确;接下来的几年,考察的是他们的博识、亲近师长和独立见解的养成。这些阶段都顺利达成,便可谓小成,意味着学子们已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若到九年期满,学子能触类旁通,坚韧独立而不违背师训,那更是大成,标志其学业已至成熟之境。
回溯至西汉,太学的设立堪称中国古代学制的一大飞跃。虽无明确学习年限,但考核之严格令人敬畏。隋唐时期,官学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年限有了明确规定。例如律学,专为18至25岁之间的青年设立,学习期限为六年。其间,考试形式丰富,内容严格,不合格者将面临留级或退学的命运。
不仅古代的太学,实行过的学分制也是教育史上一大亮点。熙宁、元丰年间,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通过积分评定学业成绩。国子监的学生也实行积分法,积分达标者将有机会获得官职。在高年级中,学分制尤为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甚至可突破年限限制提前毕业。
到了现代转型时期,积分制正式更名为学分制,并日趋完善。1931年,颁布了《学分制统一办法》,正式采用学年兼学分制,明确规定大学生需在四年内修满132个学分方可毕业。这一制度的实施,无疑为古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古代的这一系列教育制度与实践,不仅体现了对学子们知识与人格的全方位培养,也反映了古人对教育规律的深刻理解和不断。从入学到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模式的背后,是古人对教育的深沉热爱和对学子们未来的殷切期望。
上一篇:千古奇冤!只因口音的问题 关羽就丢了性命
下一篇:没有了
中国历史
- 古代人也要修学分-隋唐岁考”不及格者
- 千古奇冤!只因口音的问题 关羽就丢了性命
- 董鄂妃为何能够成为顺治帝的红颜知己-
- 辽朝大臣张砺简介:曾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 三国时期刘备是在何时称帝的?有哪些人的官职
- 韩嫣是什么人-身为汉武帝宠臣的他是什么结局?
- 忘年恋真的不夸张!古代皇帝其实最爱啃嫩草
- 司马蕤:齐献王司马攸长子,他为何被废为庶人
- 清朝后妃制度是怎样的-皇帝为何喜欢大圆脸
- 唐朝时期才出现青龙偃月刀 那么关羽用的武器到
- 黄权既然已经投靠了曹魏,他为何却为刘备之死
- 诸葛瞻在绵竹之战时有多少兵?真有七万?
- 大汉丞相公孙贺为什么会被汉武帝灭族?他做了
- 古代皇帝平均寿命不到四十 其实与后宫无关-
- 秦武王嬴荡为什么会沦为后世的笑柄?与他的死
- 古代妓女如何避孕? 招招要命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