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不喜欢商人

历史人物 2025-03-20 16:25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自古以来,商人地位备受轻视。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士农工商的排序凸显了粮食是国家之本的理念,商人在这一理念中常常被视为末业者,备受排挤。这种思想的愈演愈烈,离不开两位千古帝王的推波助澜,他们便是秦始皇和汉武帝。

秦始皇在位期间,商人的地位如坠深渊。他发动逃犯、赘婿和商人组成军队,开拓南越陆梁地,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在秦始皇极为推崇的某著作中,商人是“五蠹”之一,是应该被除去的。这一态度鲜明地表明了秦始皇对商人的厌恶。

而汉武帝也曾实行过“算缗”,即对商人征税。但他更进一步推行的“告缗”制度,使得中等以上的商人大都破产。这一制度极大破坏了正常的经济运转,可见在汉武帝眼中,商人的地位是何其低下。

那么,为何两位帝王如此讨厌商人呢?在秦汉时期,田租、户赋以及成年人要服力役都是非常好推行的制度,而商人却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履行这些责任。他们掌握了大量财富,却对国家贡献甚微。两位帝王自然看不过去。对于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位善于挥霍的帝王来说,商人就是一个移动的钱包。他们征战四方,军费高昂,国库空虚时自然会找最有钱的团体来敛财,于是商人就成了牺牲品。

历史总是充满变数。直到某个朝代,才建立了正常的征收商业税的体制。商业税在整个国家财政收入中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宋朝商人的地位还算不错,但也仅仅是在宋朝而已。其他朝代的商人地位依然低下,令人叹息。

古代社会对商人的态度是复杂而多变的。从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打压,到宋朝商业税体制的建立,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商人地位的起伏变化。这一历程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变迁,也揭示了经济结构与政治权力的相互关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