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的与刘备面和心不和? 反对讨伐孙权
历史人物 2025-03-20 12:45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重述文章后:
如鱼得水,深得其心。一旦领悟核心真谛,便对他言听计从,情感深厚,亲密无间。相比之下,连那些老兄弟似乎都黯然失色。这便是“白马非马”的真谛,在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展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称帝之后,刘备面临诸多劝诱,欲让其担任某种角色。诸葛亮的几句话便让他下定决心。临终前,刘备更是将儿子托付给诸葛亮,二人关系如同父子,被视为君臣关系的典范。他们之间真的毫无分歧吗?
在对待吴国的问题上,刘备的态度坚定而重大。关羽被东吴所杀,刘备愤怒至极,亲自率兵攻打吴国。尽管群臣多有劝谏,但刘备决心不变。那么,诸葛亮呢?虽然他没有随军前往,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内心不反对这次东征。事实上,《蜀书·传》中的一句话透露出诸葛亮内心的反对。他说:“若在,则能制主上。”这表明,不论他是否劝阻刘备东行,他的内心是反对这次行动的。
诸葛亮并没有实权。在对待东吴的问题上,他与刘备始终存在分歧。诸葛亮主张联合东吴,反对对吴动兵。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无法改变。刘备在世时,军国大事的决定权在刘备手中,诸葛亮只能提出建议,不能做出决断。但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国的实际掌权者,他立即派出使者与吴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建立了两国的同盟。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分歧并未被人觉察,因为他们懂得内部的分歧和矛盾不应表露于外。作为臣子,他们更不能表现君臣之间的不一致。诸葛亮是优秀政治家和臣子的典范,他知道不能阻止刘备东征时,就只能全心全意地支持。这种内外一致的态度使得他们之间的分歧被巧妙地掩盖起来。尽管在对待吴国的问题上他们存在分歧,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君臣之间的和谐与默契。这种默契和和谐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之一。
上一篇:三国密史:关羽为什么会看不起五虎将黄忠
下一篇:没有了
中国历史
- 诸葛亮真的与刘备面和心不和? 反对讨伐孙权
- 三国密史:关羽为什么会看不起五虎将黄忠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都弑兄杀弟了 李世民为何没有
- 袁绍麾下的猛将,有哪些人是死于赵云之手的?
- 汉代女人喜欢穿开裆裤-其实是为了方便侍寝
- 窦怀贞为何会迎娶一位年过50的乳母?发生了什么
- 四大名捕中的诸葛正我究竟是好人是坏人
- 岳飞有几个儿子?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 李元景是谁?他为什么会因为一个梦而葬送自己
- 高滔滔女中舜尧的称呼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作为?
- 芈太后杀义渠王的私人秘密,原因玩的太过分
- 魏忠贤是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宦官?都冤枉他了?
- 探索乾隆的后妃婉妃从14岁到92岁孤独的一生
- 胤䄉是什么出身?为什么雍正登基之后他受到得
- 佛门礼仪藏传佛教10条基本礼仪
- 美人鱼其实也有男性!山海经中的美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