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被农民军围困时,他是被谁救出来的?

历史人物 2025-03-19 23:26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史可法:一场危机中的英勇与智慧并存的战斗故事

崇祯九年,农民军起义愈演愈烈,进犯安徽。时任安庐道的史可法受命率军迎敌,却在鹿耳城遭遇围困,形势万分危急。史可法及其部下身处险境,随时可能被农民军活捉。正当史可法一筹莫展之际,他记起了桐城的杨尔铭县令。于是,他派人送信求援,希望能突破重围。

杨尔铭,桐城县令,年仅十四岁,却已表现出非凡的胆识和才智。他接到史可法的求救信后,明白史可法的生死存亡关乎国家命运,于是立即召集乡绅商议。面对乡绅们的犹豫,杨尔铭果断地指出,如果农民军消灭了史可法,下一步必然是进攻桐城。为了桐城的安全,我们必须立即救援。

杨尔铭的决定得到了乡绅们的支持,他立即带着全县的乡兵出发救援。虽然他们没有携带长剑大戟,但每人举两支火把,队伍整齐前行,以壮声势。农民军看见火光冲天,误以为有众多救兵赶到,于是撤退逃走了。这场火光中的救援行动,不仅救了史可法一命,也保卫了桐城的安全。

后来,杨尔铭听闻农民军再次侵犯,便亲自前往庐州,配合黄德功的部队一起守城。他用计退敌,成功击退了农民军的进攻。因战功赫赫,杨尔铭从县令被提拔为广东道御史。

杨尔铭援救史可法的行为,不仅展现了他在危难之时的长线思维、敢于作为的忠义之举,还用计退敌,展示了他睿智的一面。这场战斗中的英勇与智慧并存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危难之时,及时出手、不怕牺牲的行为值得我们推崇。这正是古人对价值观的坚定所在,也是如今大多数人所追求和学习的典范。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不仅为史可法的英勇喝彩,更为杨尔铭的智慧和胆识点赞。这场战斗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堂生动的课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英勇与智慧并存的重要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