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刘禅是怎样登基称帝的?刘禅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 2025-03-19 14:31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三国志》中描述的刘禅并非完全是一个蠢笨的昏君。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受到射君的称赞,这一赞誉甚至传到了刘备的耳中。刘备对射君表示欣慰,并说:“丞相也称赞你智慧出众,超越了我的期望。你如果能如此发展下去,我还担忧什么呢?”这也表明了连诸葛亮都认同刘禅有过人的智慧。

公元223年,刘禅登基时年仅十七岁。他铭记父亲刘备的遗诏,无论大小事务,都会先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尽管陈寿在《三国志》中批评他缺乏主见,但这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年轻国君的容人之量。他知道君臣失和可能带来的危险后果,因此对诸葛亮尤其尊敬和倚重,即使面对诸葛亮的专横,他也始终隐忍不发。

随着刘禅逐渐成长和了解国家大事,原本应该还政于他的诸葛亮仍然独揽大权,甚至在刘禅带兵出征时,还要派心腹监管他。这样的监护让已经成熟的刘禅感到不满,但他仍然保持谦卑恭顺,遵守父亲的遗命。直到诸葛亮去世,他才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来制衡权力,军政事务也得到了分离。

刘禅并非只对诸葛亮宽宏,他对其他大臣也是宽厚仁爱。比如,对于因叛乱被杀的人,刘禅仍然考虑其之前的功绩进行厚葬。对于诸葛亮穷兵黩武导致的国力衰退,刘禅虽然有心反对,但由于刘备的北伐方针和诸葛亮在汉室的名望,他选择了忍耐。

诸葛亮死后,刘禅亲掌国政,开始改变连年北伐的策略,提出休养生息的政策。由于他对军队的控制权并不绝对,不敢对急于北伐的将领施加过大压力,这一政策最终未能彻底实施,导致施政方针的混乱。尽管如此,刘禅的仁厚与智慧仍为人们所称赞。他在位期间展现出的大度和宽容,以及对国家社稷的责任感,都成为了后世君主学习的典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