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白居易在长安工作二十年买不起房

历史人物 2025-03-19 09:18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在科举的门槛前,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试举的士子在踏入考场之前,便有一场公开的、政策允许的私下活动——公荐。这是考生们向名流请教,以期得到他们的推荐,向当年执掌贡举的官员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一时期的科举,衍生出一种名为“行卷”的特殊现象。应试人挑选自己最得意的诗文,恭敬地书写在卷轴上,然后呈给当代的达官贵人或文坛巨匠。他们以此来寻求指导,希望能得到前辈的赏识和推荐。

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为例,他在未中进士之前,虽已有一定的名气,但仍需通过公荐和行卷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他拜访了当时的朝臣顾况,献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原上草》。顾况在听到这首诗后,对白居易大加赞赏,并在他的大力举荐下,白居易成功中举。

即使中举,白居易的仕途生活也并不容易。他的工资微薄,生活艰难。尽管他努力工作,升职加薪,却始终无法积攒足够的钱财来购买房屋。这个过程对于他来说是一场漫长的奋斗。

与此其他文人如韩愈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他们虽然身居高位,却直到晚年才有能力购买自己的房屋。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生活中的困境,他们的才华与智慧虽足以让人敬仰,但在生活的压力下,却难以安居乐业。

杜甫则在成都谋生,他在江边的临时住所被大风掀了房顶,这种经历让他深感生活的艰辛。他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他对稳定生活的渴望。

这些文人虽聪明绝顶,却缺乏理财观念。他们不懂得“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只有生活安定,事业才能顺利。不论在哪个时代,有一个稳定的住所都是硬道理。无论是白居易、韩愈还是杜甫,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生活的艰辛与追求安定的不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