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原本不是病!竟成清代官员请假的托辞

历史人物 2025-03-19 05:46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感冒”这一日常用语,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在古代的中医典籍中,并无“感冒”一词。原来,这个常用语并非医学术语,而是源于官场,成为官场中的专用语。

古代有专门的机构,如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以及秘阁、龙图阁等阁,这些机构负责图书经籍和国史编修的繁重任务。按照规定,每晚都需要有官员在这些机构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官员因故不能值夜班,他们会在请假簿上写下“腹肚不安,免宿”,作为一种常见的借口。这本请假簿被馆阁的官员们俗称为“害肚历”。这一记载源自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学生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他独树一帜,喜欢在请假时别出心裁。他在请假时,不在簿上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感风”。他在自己的著作《耆旧续闻》中记录了自己的这一发明。这一词汇的来源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当时有个中医学派,称为“永嘉医派”,其创始人陈无择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其中外因称为“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即是受到中医学的影响。

陈鹄的“感风簿”一词风靡官场,成为官员们请假休息的托辞。到了清代,“感风簿”逐渐演变成了“感冒假”。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提到:“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字透露出一种坚持工作的精神,即使感到不适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病情全面爆发。

今天,“感冒”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人人都会说,但其有趣的来历却往往被遗忘。这段从官场发源的故事,展示了语言变迁的有趣过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