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结婚时拜父母为何叫拜高堂&rd

历史人物 2025-03-19 05:08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新人的婚礼一直保持着一种庄重的传统。拜堂之时,司仪铿锵有力的声音响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这里的“高堂”,便是对于父母的敬称。那么,我们不禁好奇,为何要用“高堂”这个词呢?这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深意?

“堂”,在古老的汉字中,原意为宫殿、庙宇等高大的建筑。《说文解字》中解释:“堂,殿也。”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堂与殿的意义逐渐区分。帝王所居之地称为殿,而老百姓的屋子则称为堂屋,也就是正房。

而“高堂”中的“堂”,则指的是内堂,也就是父母的居所。过去,子女每日必去父母居处问安,表达对于尊长的关心与问候。而“高”字在这里,有一种解释是父母居所的高大,需要在高大的厅堂里拜见父母;另一种解释则是“高”字本身就带有尊敬之意,表示子女对于父母的崇高敬意。

无论是哪种解释,“高堂”都是父母尊荣的象征,是子女表达敬意的场所。“高堂”就逐渐成为了父母的代称。而其中的“堂”,更是经常被引申为母亲的代称。如内堂,有时就是指代母亲。更有一种文雅的称呼“萱堂”,也是对母亲的敬称。

这个美好的称呼源于《诗经·卫风》中的一句诗。诗中说,要在北堂种植萱草。萱草,我们更熟悉的名称是忘忧草。古人认为,在北堂种植的萱草具有忘忧的功效。“北堂”就成了母亲所居住之地的代名词,“萱堂”便逐渐演变为母亲的敬称。

做儿女的我们,无论在外面遇到多少挫折与愁怨,回到家中,吃到母亲亲手做的饭菜,与她发发牢骚,所有的忧愁都会烟消云散。母亲,她就是我们的忘忧草,给予我们无尽的温暖与安慰。

在婚礼上,当我们拜高堂时,我们拜的不仅是父母的尊贵地位,更是那份永恒的爱与牵挂,那份深深的亲情与温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