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饭局那些趣事司马光请客是怎么抠门

历史人物 2025-03-19 04:56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从古至今,总有那些触动心灵,感人肺腑的点滴生活场景,被精心编织成诗篇,传颂千年。有一首古诗中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寥寥数语,便描绘了一幅朋友聚餐、珍惜食物的温馨画面。

提及节约与珍惜,不得不提的历史人物便是司马光。他在洛阳的晚年生活中,有一个独特的习惯:与好友聚餐时,他主张少点菜,够吃就好。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若还有剩余,他便打包带回家,让小孩品尝。这种行为并非他小气,而是他坚守的一种生活态度。

司马光并非人们眼中的小气之人。他二十岁便中进士,一生担任领导职务,但从未贪污过一分钱。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对金钱并无过多追求。他的生命中,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真挚态度。他的生命中充满了风骨与气概,视钱财如粪土。苏东坡对他的评价是,去世时家无余钱,仅有枕边一本书。

司马光的节约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源于他深厚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中,提倡节约、避免浪费一直是重要传统。天子宴请外宾结束后,未吃完的食物都会打包送到宾客下榻之处。这种传统在民间也被广泛接受,亲朋好友聚餐时,若有剩余食物,都会打包带走。然而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多数宋朝人逐渐忘记了这些优良传统。

回到司马光的故事,他并非因为贫穷而节约,而是因为他深知食物的珍贵和浪费的可耻。他请客时的“抠门儿”和赴宴时的打包行为,都是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和避免浪费的表现。他这些行为背后所蕴含的风骨和气概,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珍惜食物,反对浪费。因为每一份食物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每一份节约都体现着我们的人格尊严和道德风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