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谢安轶事:善于识人曾经一手提拔了王献之

历史人物 2025-03-19 02:41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南朝刘义庆的著作中记载了一次关于谢安与王氏三兄弟的故事。某日,谢安与王氏家族的儿子献之、徽之、操之相聚。徽之与操之谈论的都是些世俗之事,而献之却只是简单地与谢安寒暄几句便离开了。当被问及三人中谁最优秀时,谢安回答“小者最胜。”并解释说:“说话少的人是吉祥的,而浮躁的人则言辞繁多,由此可以推断。”在《续晋阳秋》中,也描述了献之虽然不太注重外表的修饰,但他的举止庄重,性情沉静。

事实证明,谢安的眼光独到。王羲之作为一代书法大师,他的子女在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中,王献之的成就尤为突出,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其父王羲之,与其父共同在书法史上留下了“二王”的美誉。

由于谢安的赏识,王献之的仕途一帆风顺,不断获得升迁。他并非对谢安百依百顺。当谢安希望他为新建的太极殿题写匾额时,王献之并没有因为谢安的权威而盲目服从。谢安提及前人韦诞被强迫题匾的艰难经历,但王献之认为那做法不人道,因此婉拒了谢安的要求,这让谢安有些尴尬。

王献之对谢安的忠诚并未因此而削弱。在谢安病故时,朝廷在葬礼规格和追赠事宜上产生分歧。王献之力排众议,陈述谢安的功绩和人品,最终促使晋孝武帝以特殊礼仪追赠谢安。这一事迹让人不得不佩服谢安的识人眼力。

真正的智者,在观察评价他人时,不仅要看其说了什么,更要看其做了什么。王献之的行为显示了他的品格和勇气。他并非仅仅因为谢安的权威而顺从,而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和道德标准行事。这样的品格和行为,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才华和品德,不仅体现在华丽的言辞上,更体现在实际的行动和人格魅力上。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