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跪着吃饭?原来是为了避免走光

历史人物 2025-03-18 23:11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餐桌礼仪独具特色,与现今的西餐或日本料理的分餐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时,我们与欧洲人一样,餐桌上离不开刀叉,跪坐榻榻米上用餐也曾是我们的习惯。这一切古老的进食方式,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演变。

追溯至某个历史时期,我们才彻底告别了分餐、刀叉和跪坐的传统,而“现代化”的餐桌礼仪才最终定型。之前,古人在聚餐时,一直沿袭跪坐在席子或矮床上的习惯。即使在后来,还有部分守旧的老人,在饭局上依然舍弃椅子,坚持古老的跪坐方式。

那么,为什么古人要跪坐呢?这一习惯的养成,居然与避免走光有关。在史前时代,我们的服饰特色是上衣下裳。那时,无论男女都穿裙子,而裙子里面并没有内裤。甚至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观世音面前不敢随意翻筋斗云,原因就在于他的虎皮裙下没有遮挡,随意动作可能露出私密部位,对菩萨而言是不敬之举。

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袍子作为内衣,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走光的风险。而裤子的普及则更晚一些。当时的裤子没有裤裆,甚至没有裤腰,只是套在两条腿上的布料。这种设计仍然存在着走光的风险。

东汉以前的成年人在聚餐时,必须双腿并拢跪在地上,让外衣垂下来,以保护要害部位。这就是古人以跪坐姿势就餐的由来。连裆裤的发明,要到东汉以后才出现。南北朝时期,连裆裤逐渐被推广使用。从此,人们开始放弃跪坐的习惯。直到宋朝,坐在椅子上吃饭才成为普遍的餐桌礼仪,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走光的问题。

这一历史变迁展示了古代人们生活习惯的演变,也反映了服饰文化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如今,我们早已习惯了现代化的餐桌礼仪,但回顾历史,我们仍能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思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