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瑰宝十二生肖铜像之兽首现在都在何处?
满族自古在东北黑龙江流域繁衍生息,至17世纪中叶,他们大举进军华北,推翻了明王朝,建立了清朝。这支来自东北的王朝,定都北京,掌握了全国政权。由于清朝的先祖们在入关前过着游牧生活,对于北京盛夏的干燥炎热气候颇感不适。紫禁城虽金碧辉煌,但清朝皇帝们却觉得它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火灾频发,为了防火及防止,皇宫砌起了高高的围墙。这些围墙与溪沟水流平缓的景象形成了“红墙绿瓦黑阴沟”的都市风景。从康熙年间开始,皇帝们开始修建园林,这一工程持续了二百多年。
在清朝的鼎盛时期,圆明园内的兽首铜像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这些铜像铸造于乾隆年间,原本是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泉的一部分。每一个兽首都是一个精巧的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兽首就会喷水两小时,象征着古人计时的方式。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这些珍贵的兽首铜像被劫掠,流失海外。
直到如今,兽首铜像的命运依然引人关注。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等七座兽首已被找回,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等地。据传龙首目前在台湾,但短期内不会公开。而蛇首、鸡首、狗首、羊首等四座兽首仍然下落不明。
海晏堂,这座建于乾隆年间的建筑,其名字取自“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的寓意。其生肖铜像的设计独特之处在于以兽头人身的形式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每座铜像轮流喷水,这一景象在当年极为壮观。这些铜像的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头部则采用写实风格,铸工精细,连细微的褶皱和绒毛都清晰可见。选用当时清廷精炼的红铜铸造,历经百年仍不锈蚀,堪称一绝。
这些生肖铜像如今是中华之瑰宝,流失的铜像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与追寻。每当我们这些铜像的下落时,都会想起那段历史,以及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思考。更多信息,请关注相关频道,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珍贵文物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