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智慧引领,开创稳健前行的新时代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守正创新是其内在的核心要求。这份坚守与创新的融合,如同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尊重,也展现了对中华文化根基的珍视。它还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积极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破解现实问题的智慧源泉藏于历史之中。问题导向在此显得尤为关键,而在统筹“两个大局”的进程中,实现理论突破则是重中之重。这一理念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得到了生动体现,例如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与活化,既维护了历史文脉的延续,又通过创新手段赋予了其现代价值,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坚定的前行方向,离不开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自信,源于我们科学的历史观,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镜鉴。准确把握历史主流本质,从党史中汲取自我革命的力量,以史为鉴推进社会革命。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以严谨的态度总结历史规律,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保持战略定力。
面对全球变局,开放包容是应对的关键路径。中华文明历来注重兼容并蓄,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将历史智慧与全球视野相结合。守正创新不仅要求我们立足本土文化根基,还要以开放的姿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形成内外联动的治理格局。
实践转化,则是从历史经验走向现实行动的关键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推动传统与现代治理体系的融合、结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中华文明特质构建中国特色的发展话语体系等都是重要的实践方向。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我们积极输出发展经验,贡献中国方案。将历史智慧融入社会治理的基层实践,如以党史教育强化基层组织力,都是实现实践转化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的稳健前行,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我们必须在守正中筑牢根基,在创新中突破桎梏,以历史智慧破解发展难题,书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这样,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积极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