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管县:县域发展的新模式
近年来,山东省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其“省管县”的创新模式功不可没。通过政策的赋能和机制的创新,山东省成功引领县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一、政策机制创新的助推器作用
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县域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这些政策工具箱的实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建立“工业强县”的年度评选机制,激发了各县域的竞争活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产业布局优化的精准施策
山东省在产业布局优化方面下足了功夫。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例,寿光高端化工、胶州智慧家居等27个工业集群的形成,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成本共摊,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传统与新兴业态并进,历城区转型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产业,展现了“腾笼换鸟”与数字化转型的双轨并行。
三、创新驱动与民生的协同发展
山东省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也注重科技创新与民生保障的协同。数字技术赋能是一大亮点,济南薛记炒货、泰安凌云集团等企业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推动了县域商业模式的革新。在民生方面,山东省通过新建校舍、增加学位化解大班额问题,并以县级医院为核心构建县域医共体,提升了基层诊疗水平,实现了公共服务的均衡化。
四、战略定位的升级
山东省的县域经济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的大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县域经济定位为“循环枢纽”。山东省通过“三链融合”(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模式,成功将县域从“边缘经济”提升为核心增长极,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提供了实践样本。
山东省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机制创新、产业布局优化、创新驱动与民生协同以及战略定位的升级,山东省的县域经济已经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