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洞来无敌手
一、象棋书谱的源与流
在一个被历史熏陶的时代,一部名为《象棋书谱》的棋局全书应运而生。这部棋谱被誉为明代象棋全局谱的杰出代表,其作者署名“纯阳道人”或“棋道人”,具体的成书时间则淹没在历史的烟波之中。这部作品曾被明代藏书家赵琦美收入《脉望馆》,同时也被钱曾收录在他的《也是园书目》。时隔多年,这部经典在1948年由邵次明整理并刊录于《象棋战略》,再次焕发生机。
这部书谱并非寻常之作,它集结了众多高超的棋局,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智慧与战术。全书以“自出洞来无敌手”七字分为七类棋局,每一类别下又细分五局,总计三十五局。这些棋局聚焦于中炮、起马等开局战术,充分展示了象棋的精髓与策略。
二、宋代诗句典故:棋道人生,智慧传承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一首充满故事的宋代诗句:“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这首由蔡州道人创作的绝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据宋人姚宽《西溪丛语》记载,诗中的道人棋艺高超,且常常在胜利时给予对手宽容,其事迹流传千古。
其中,“自出洞来无敌手”这句诗不仅展现了棋艺上的超凡脱俗,更在无形中透露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而“得饶人处且饶人”则是一种处世智慧,教导我们在强势时留有余地,体现格局与境界。这种谦逊与宽容的态度,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习的宝贵品质。
三、文化交融:棋谱与诗句的双重影响
无论是这部象棋书谱还是那首充满智慧的诗句,它们都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特别是“自出洞来无敌手”这一表达,更是成为了一种双重文化意象,既代表着技艺的巅峰,也寓意着人生的哲思。
后世的作品如陆游的《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等也受到了这部书谱和诗句的启发。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风景,让我们在品味中感受到智慧的碰撞与交融。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文化领域,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影响着世人对人生和技艺的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