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虞美人》全诗。(李煜的《虞美人》全诗

奇人怪事 2025-03-17 16:29www.188915.com奇闻怪事

《虞美人》李煜之魂的悲鸣

在春花的烂漫与秋月的皎洁交织之时,李煜心中的愁绪如江水般汹涌澎湃。那无尽的往事,犹如逝去的流水,究竟有多少,已无法计算。昨夜小楼的东风,又带来了季节的变迁,而那曾经的故国,却只能在月夜中凄凉回首。昔日的繁华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曾经的朱颜已改。究竟有多少愁思,恰似那一江春水,向东奔流不息。

李煜,初名从嘉,号重光,生于937年,卒于978年。他是李璟的第六子,南唐的第二任皇帝。他的生活曾经奢华无比,但975年,随着宋军攻破金陵,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肉袒出降后,他沦为阶下囚。尽管被封为违侯命,但他的命运早已注定。据宋人王至的《默记》,他被宋太宗赐牵机药毒毙。

李煜的才华不仅仅局限于帝王之术,他的诗词更是五代之冠。前期的词多写宫廷的享乐生活,风格柔靡;而后期的词则反映了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他的词作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虞美人》便是他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而得名。词中流露出的是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这首词是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所写,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全词以问句开头,又以答句结尾。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的艺术结构,作者的愁思贯穿始终。

“春花秋月何时了?”人们常常期待美好的事物长久持续,但作者却热切盼望它们早日结束。小楼的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引发作者的嗟叹。因为它们都触发了作者的物是人非的感慨,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作者用真切而深刻的笔触描写了由江南国主变为阶下囚的心境。

结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这无限流淌的江水象征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它含蓄地展示了愁思的外部形态,使人们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但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表现。李煜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并得以千古传颂,正是因为它成功地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喻。

转载自奇秘网,请注明出处。更多关于李煜的诗词及其背景解析,敬请关注相关文化平台。

上一篇:聚美优品的ceo陈欧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