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盲山社会批评家协会理事、知名作家,近日一部改编自真实案件的电影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部电影以惊动中央的真实事件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命运转变,同时也揭示了人口贩卖这一社会问题的残酷现实。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东北姑娘郑秀丽,中专毕业后南下打工,却被人贩子以介绍工作的名义拐骗到罗定市的花坪村。她被卖给一个49岁的农民为妻,身陷囹圄。郑秀丽以东北姑娘特有的坚韧和倔强反抗命运的不公,然而却遭受了残酷的打击。在她的反抗过程中,发生了令人痛心的悲剧。
导演李杨在得知这一事件后,深感震撼。他亲自前往成都金堂等地,采访被解救的被拐妇女的生存状态,历时两个多月,最终撰写出剧本。电影《盲山》于2007年拍摄完成,却长时间无法在内地公映。直到影片结局更改后,才得以通过审议上映。
这部电影有两个结局版本,海外版本中,警察未能成功解救女孩,女孩用菜刀砍死了买她的男人;而在内地版本里,女孩的父亲带着警察将她带回家。电影中的另一个故事线是关于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白雪梅的遭遇。她急于找工作,却成了人贩子的目标。被带到西北某个偏僻山村后,她以7000元的价格被卖给了黄德贵一家。在黄家,她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但她性格坚强,一次次的反抗,虽然失败多次但从未放弃。
影片的拍摄地点位于陕西某个人口贩卖频繁的小山村。当地人对于人口贩卖早已司空见惯,当导演拍摄电影时,甚至有人自告奋勇地出演影片。在拍摄过程中,一些人的无耻行为令人震惊。有一个角色赵小兰,现实中她是从四川被来的,她的丈夫为了每天20元的群演费用,多次殴打她逼她出演影片。这个村庄的人们对于人口贩卖毫无顾忌和廉耻之心。导演在影片还未杀青时便带着剧组撤离了这个令人心寒的地方。
电影《盲山》揭示了人性的盲点和社会问题的残酷现实。虽然有人批评导演李杨的电影影响国家及农村的形象,但他坚信一个自信的国家应该不怕批评自己的错误。电影所揭示的人口贩卖问题尚未完全遏制,我们不禁思考,如果买卖同罪的话,犯罪率是否会有所降低呢?这部电影让我们深刻反思社会问题并呼唤社会正义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