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来历的故事(月饼的由来)
月饼的故事起源,宛如一部美妙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月儿的善良姑娘,她爱上了一个英俊的猎人,两人情深意重,结为夫妻,婚后的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幸福的日子并未持续长久。一天夜里,月儿在梦中见到自己的丈夫离世,这令她痛不欲生,悲伤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清晨时分,月儿醒来,发现床上躺着一个陌生的男子。他仪容整洁,看似一位流浪的乞丐。这一场景让人不禁想起那古老的传说——或许这是命运的安排?而月饼的起源与这个故事紧密相连。
古时候,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独自飞升至月宫。然而月宫中虽然琼楼玉宇,却高处不胜寒,她孤寂的心情如同诗中所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她对丈夫的思念如同浩渺的星空,无边无际。
而后羿也日夜思念妻子,期望能再次见到嫦娥。有一天,一位仙人指点后羿,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用面粉做成如圆月的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呼唤嫦娥的名字。在三更时分,嫦娥便可回家团聚。后羿照做,果然见到了从月亮中飞来的嫦娥,夫妻重聚。这种面粉做成的圆团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各式各样的月饼。每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人们品尝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月饼的另一种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最初,月饼是作为军队祝捷的食品出现的。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归来时正值八月十五。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皇帝接过华丽的饼盒,与群臣分享圆饼,并笑指空中的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这是对月饼最早的记载之一。到了南宋时期,《梦梁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的出现。而到了明代,《西湖游览志会》详细描述了中秋尝月、吃月饼的习俗。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越来越多,制作也越来越精细。无论是哪种起源说法都寄托了人们对团圆、幸福的期盼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