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息政治事件
今年五月,疫情暂时得以缓解,我前往了北京。在那次的旅行中,我主要依赖公交出行。对于北京公交的第一印象,我感到十分惊讶。尽管在疫情期间,公交车上的人并不多,更不拥挤。除了每次回到旅社途经神武门站时,会有一大群穿着工作西装的年轻业务员上车,其他时段和站点,几乎都有空座位。这也让我对网络上流传的关于北京公交的一些网红事件产生了疑惑。例如那位因争座位而骂人的正黄旗大妈,当时确实有空位可坐,为何还要争执呢?
在公交车上,我更多地接触到北京的市民。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热情、友好、文明的大爷和大妈。有一次,在沙滩路口等车时,一位大妈焦急地询问我是否看到2路车来临。她告诉我,昨天错过了一趟2路车,等待下一趟足足耗费了两个小时。或许她的话有些夸张,但这并不妨碍我感受到她的真诚和热情。
更令人难忘的是在天安门上车的那一刻,一位外地口音的老奶奶询问是否可以进入毛主席纪念堂。我告诉她排队的人很多,需要耐心等候。一位北京大爷听到后,大声向老奶奶解释情况,并告诉她不是只有她一个人怀念毛主席。他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毛主席的崇拜和敬仰,让我深受感动。当大爷旁边的座位空出来时,他主动让我坐下,并关心我是否感到疲惫。
北京公交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车上配有专门的乘务管理员。他们不仅疏导人流、维持秩序,还主动提醒乘客扫码乘车优惠,甚至帮助行李多的乘客搬运行李。这种服务在其他城市可能难以想象。这些乘务管理员的存在,无疑为北京的公共交通增添了一份温馨和便利。
回想起那次的北京之行,我对北京公交和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热情、友好、文明,让我感受到了北京的温暖和魅力。无论是公交车上的人还是那些乘务管理员,都让我感受到了北京的独特之处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