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梗概
陶渊明,一位潇洒的诗人,一位坚韧的隐士。他身怀才华,却不为世俗所累。某日,郡里派督邮视察彭泽,县里的小吏急忙向陶渊明报告这一消息。当时,陶渊明正沉浸在诗歌的世界,听闻督邮到访,只得放下诗卷,准备应对。
督邮的到来,对于陶渊明来说并非简单的公务往来。小吏提醒他应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前去拜见督邮。这并非陶渊明的风格。他一生淡泊名利,怎会为了五斗米的官俸而向那些依官仗势的小人低头?他长叹一声:“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随即解下印绶,辞职不干,回归田园。他的这一举动,彰显了他坚韧不屈、不为世俗所累的品质。
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整首诗与解析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出自唐代李延寿的《晋书·陶潜传》。整句诗传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坚韧品质。原句之后的诗句是“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素以简朴高贵为人生准则,不愿私事上官。当郡里的督邮来到县里,下属告诉他应该束带拜见时,陶渊明却感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他在义熙二年解印离县,赋诗《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他回归田园的决心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陶渊明的坚韧品质,也展现了他对自由、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恶。他宁愿放弃官职,也不愿向那些乡野小人低头。这种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使得陶渊明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楷模和榜样。这句话也成为了许多人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撑。
陶渊明的故事和他的这句诗都传达了一种坚韧不屈、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使得他在面对世俗压力时,能够坚守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的故事和诗句,也成为了后世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坚守自我,追求真实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