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x主板是什么意思
介绍电脑主板的两大主流规范:AT和ATX
在深入了解电脑硬件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两种主板规范:AT和ATX。它们都是电脑主板的重要标准,但在设计、功能和应用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
一、AT主板
AT主板,是一种传统的电脑主板尺寸大小和结构规范。它的尺寸通常为13in×12in。这种主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和扩展插槽,但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
二、ATX主板
ATX主板,则是Intel指定的主板标准,是“ATExtend”的缩写。与AT主板相比,ATX主板在设计和功能上有许多显著的改进。
1. 尺寸优化:ATX主板的尺寸为12in×9.6in,比AT主板更为紧凑,有利于优化电脑内部结构,提高散热效率。
2. 布局更合理:ATX主板将AT主板上的组件旋转了90度,使得主板布局更加合理,方便硬件安装和线缆连接。
3. 散热性能更佳:ATX主板将CPU的位置移至靠近主机电源的第二风扇位置,使得主机电源的散热风扇可以直接吹向CPU,提高了散热性能。
4. 接口升级:ATX主板的边缘直接提供了串口、并口、PS/2键盘接口和PS/2鼠标接口等,减少了主机内部线缆的数量,降低了电磁辐射和信号的损耗。
5. 电源管理先进:ATX主板提供了3.3V电源,并能在关机状态下依然提供5V、100mA的直流电,实现遥控开机、软件关机、定时关机的功能。这种设计有利于电脑的节能和智能化管理。
6. 集成度高:大部分外设接口都集成在ATX主板上,这不仅降低了电磁干扰,还改善了设备连线争用空间的情况。
AT和ATX主板是电脑硬件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产物,ATX主板在功能、设计和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改进,现在已经成为电脑主板的主流标准。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更好地理解这两种主板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