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姓氏怎么读?姓氏蒯怎么读拼音
蒯姓氏怎么读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李”姓读音为zhi,“王”姓读音为qiu,“张””姓读音为luo,刘“姓读音为yao,陈“姓读音为xiu,李“、王、张、刘、陈五姓合称“五李”。那么这五个姓氏的读音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蒯姓氏怎么读
1、蒯草 [ool grass]。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花褐色。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也可造纸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左传·成公九年》
2、又如:蒯席(蒯草编的席);蒯履(用蒯草打的草鞋)
3、古地名 [Kuai,an ancient place]。春秋周畿内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用指甲挠 [scratch]
我绰着经儿,只望着他那痒处替他蒯。——《醒世恒言》
kuǎi ,一般用于姓氏.
用指甲挠 在我们家乡就有这种方言土音
(2) 〔~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亦可造纸。
(4) 郑码EQQK,U84AF,GBKD8E1
(5) 笔画数13,部首艹,笔顺编号1223511351122
--------------------------------------------------------------------------------
(1) 蒯草 [ool grass]。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花褐色。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也可造纸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左传·成公九年》
(2) 又如:蒯席(蒯草编的席);蒯履(用蒯草打的草鞋)
(3) 古地名 [Kuai,an ancient place]。春秋周畿内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蒯草 生在水边,可造纸 编席
蒯读kuai,三声。
一、草名。茎供编织。左传成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
二、地名。左传昭二三年“丙寅,攻蒯,蒯溃。”注“河南县西南蒯乡是也。”当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
三、姓。春秋晋大夫蒯得之后。汉初有蒯通。参阅通志二七氏族三以邑为氏。
参考资料1988年版《辞源》
二姓氏蒯怎么读拼音
在我国百家姓中,有很多冷僻姓氏,有些姓氏的字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读音。在生活中也很少出现在我们周围。所以有些姓氏大家都不知道。比如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40个姓氏冷僻字,你能准确念出几个?
翾,翯,沵,粲,㑇,
頔,畋,暐,瓛,洨,
蒴,焮,蘋,鋆,燊,
㬊,㱔,璩,邝,雒,
峇,龑,肜,濬,彧,
臺,庹,奭,笪,亓,
殳,夔,逄,蒯,禤,
郇,隗,賁,麴,厍。
上面这40个姓氏你读准了几个呢?有没有读出10个字?先别看下面注音。
1(xuan一声)(he四声) (mi 三声 )(can四声)( zhou四声)
2(di二声)(tian二声)(ei三声)(huai二声)(xiao二声)
3(shuo四声)(xin四声)(pin二声)(yun二声)(shen一声)
4(huan三声)(suo三声)(qu二声)(kuang四声)(luo四声)
5(ba一声)(yan三声)(rong二声)(jun四声)(yu四声)
6(tai二声)(tuo三声)(shi四声)(da二声)(qi二声)
7(shu一声)(kui二声)(pang二声)(kuai三声)(xuan一声)
8(huan二声)(kui二声)(ben一声)(qu一声)(she四声)
能认出一半以上的,我估计没几个。中国文字深似海呀!博大精深来形容有一点不过。
三盛姓氏怎么读
试着回答一下这道题盛,sheng
四鲜姓氏怎么读
“鲜”用作姓氏时读作[xiǎn]“鲜”有两个读音分别是[xiān]和[xiǎn]
1.[xiān]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果。~花。~嫩。新~。
2.滋味美好~美。~甜。这汤真~。
3.有光彩的~明。~亮。~艳。
4.味美的食物尝~。时~。
5.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海~。鱼~。
6.〔~卑〕中国古代北方民族。
7.姓。[xiǎn]少~为人知。屡见不~。
1.鲜见[xiǎnjiàn]:鲜在这里是指少,稀缺的意思
2.卒卒鲜暇[cùcùxiǎnxiá]:卒卒很匆忙的样子;鲜少;暇空闲时间。匆匆忙忙地没有空闲时间。形容事情多,忙得不可开交。
3.寡见鲜闻[guǎjiànxiǎnén]: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4.鲜有其匹[xiǎnyǒuqípǐ]:意思是指很少有能跟他相比的。
5.寡廉鲜耻[guǎliánxiǎnchǐ]: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读音[[xiān]]组词
1.鲜美[xiānměi]:指的是新鲜味美。
2.鲜艳[xiānyàn]:指的是颜色强烈;艳丽
3.海鲜[hǎixiān]供食用的新鲜的海生动物。
4.尝鲜[chángxiān]吃应市的新鲜食品
5.保鲜[bǎoxiān]使蔬菜、水果、鱼肉等保持新鲜
1.炰鳖鲜鱼。——《诗·大雅·韩奕》
2.芳草鲜美。——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鱼腊鲜兽皆如初。——《仪礼》
4.根色鲜泽。——宋·沈括《梦溪笔谈》
5.饫肥鲜者。——明·刘基《卖柑者言》
6.无鲜肥滋味。——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据《姓纂》和《急就篇》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有曾孙去世后谥号“宁”,其支庶子孙有以其谥号“宁”为氏,世代相传姓宁。
2、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上古周朝时,卫国有位公族叫卫成公,卫武公将其儿子姬季亹(ěi
音伟)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宁氏,世代相传姓宁。据《元和姓纂》四十六“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弟顷叔生跪,跪孙速生武子俞,俞生殖,殖生悼子喜,九世卿族。”又《潜夫论》引《世本》云“甯氏出自卫武公子季亹,食采于甯,因以为氏。”再《姓氏考略》“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以邑为氏。望出齐郡,又与宁通。汉甯成,史记作宁城。”据此,宁氏发祥于春秋时代距今两三千年前的河北、河南一带古老家世,始祖卫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弟,当时被封为诸侯的周文王众多子弟之中,相当出类拔萃。卫武公则为卫国第二任国君,其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812-758年。
3、出自满族复姓所改。清满族有宁佳氏、宁古塔氏,入关后有从汉姓习俗,改单姓为宁氏。
得姓始祖季亹。宁氏的远沮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因他初封于康,后人称他为康叔。周武王灭商后,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今河南省安阳)周围地区分封给他,国号“卫”,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成为西周卫国的始祖。传至卫成公时,其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后来他以邑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相传姓宁,这便是宁姓的来源。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其后裔宁相、宁渝、宁喜等,皆为卫国史籍有名的大夫。其中一名宁戚者,从卫国迁去齐国的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居住,也当上齐桓公的大夫,后来世代为官。故宁氏后人尊季亹为宁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