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诗意_稚子弄冰诗意简写
稚子弄冰诗意浓,不知今夕是何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小时候,每到冬天,家里的老人总会教我们一些关于冰的知识,比如说“一夜寒窗无梦到,,满地冰花落地来”,还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等等。其实,除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之外,还有一句俗语也非常有意思,那就是““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冬天天气寒冷,如果经常出门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稚子弄冰的诗意是什么?
优质答案1
《稚子弄冰》是宋代杨万里的诗,全诗译文如下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稚子弄冰》原诗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作者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稚子弄冰》赏析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优质答案2
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
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全诗28字,有人有物,有形有状,有声有色,且处处突出一个“稚”字,把小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声形毕肖,淋一漓尽致,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原诗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银铮 一作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释义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