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然的意思 贸贸然而来的意思
贸然的意思,因为这个词的含义是不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好男不跟女斗”这句话,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男男人真的不能跟女人斗吗?其实不是的,只是因为这句话中的“斗”字,有一个“女”字,所以才会被误解。那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们一起来看看吧。男人不能跟女人斗,这句话是出自《礼记·檀弓下第三十一篇·女子行冠礼三十六人之一。
一贸然的意思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4、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2、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3、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4、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5、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6、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7、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28、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29、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0、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1、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2、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3、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4、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5、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6、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7、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38、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9、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0、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41、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2、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43、辛苦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4、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5、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妻。
46、少年古,青年,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
47、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48、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49、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50、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不违,昏同归”;今,一同回去。
51、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动词,描述。
52、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53、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4、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5、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6、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今,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57、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今,左边和右边。
58、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59、野马古,春天林泽间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60、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今,与事实相符。
61、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62、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羊的触角。
63、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
64、无功古,忘记立功,心无作为,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没有功劳。
65、舅姑古,公公婆婆,如“待晓堂前拜舅姑”;今,舅舅和姑姑。
6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6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今,暴虐,没有德政。
68、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69、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70、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亲密而周到。
71、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今,尘土。
72、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品德低下。
73、便宜古,方便,适合,如“可以便宜(biànyí)从事”;今,读作piányí,价格低廉。
74、不过古,不超过,如“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今,表转折的关联词。
75、反而古,返回,从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今,连词,跟上文意思相反。
76、反复古,扭转并恢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今,多次重复。
77、感激古,感动,奋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深深的感谢。
78、故事古,旧事,前例,如“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79、可以古,可以靠,可以用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今,能够。
80、烈士古,刚直侠义之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为正义牺牲的人。
81、穷困古,窘迫,走投无路,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贫穷困苦。
82、人情古,人民的普遍情况,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今,情面,送礼。
83、身体古,亲身体验,如“身体力行”;今,躯体。
84、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85、私心古,自己的志愿、心愿,如“恨私心有所不尽”;今,自私的心理。
86、私人古,党羽,亲信,如“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87、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如“天下云集响应”;今,用言语行动来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
88、向前古,先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今,向前方。
89、行为古,品行,作为,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90、宣言古,扬言,如“(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宣告,声明。
文言文翻译最常见设分点
(1) 词义扩大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即词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扩充或重新获得新的意义和用法。
①范围扩大。例
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
兵(古士兵、兵器;今军队-战争)
②义项增多。例
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
好(古女子貌美;今美好的感受)
(2)词义缩小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①范围缩小。例
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金就砺则利(古泛指一切金属;今专指黄金)
瓦(古泛指一切陶制品;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②义项减少。例
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
③义项转移(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例
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狱(古案件;今监狱)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④感情色彩变化(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例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得力帮手;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
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
古今异义词的解题办法
图片
1.语言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判断。
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
B.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
C. 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
D. 宗君而处身(宗尊崇)
解析
“文”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四种用法,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上下句子结构相同,“文”和“镂”相对,词性应该相同,课本中学过“金石可镂”,可知“镂”应为动词,据此可推断出“文”也应是动词,装饰花纹。所以B项不正确。
2.代入分析法
在判断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时,考生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双音节词中的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把两个词语的意义合并起来,放在语句之中看是否符合语境语意要求。
如(原文节选)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赤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鹜高鹜远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翻译“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解析
“知道”今义明白,了解。用在这里,明显不通畅,所以可以推知是两个单音节词连用,“懂得”“道义精妙”
【译文】所以那些懂得道义精妙的人,是在这些方面而不是在那些方面。
3.课文迁移法
利用课文中实词含义进行知识迁移,快速推断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如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解析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中国指中原,,可以推知,本例为“中原”。
【译文】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二贸然的意思和拼音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三贸然的意思和造句
贸然推断不是成语。成语是主观臆断。
【成语】 主观臆断
【拼音】 zhǔ guān yì duàn
【解释】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出处】无。
【举例造句】 凭个人的主观臆断是行不通的。
【拼音代码】 zgyd
【近义词】 主观主义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凭空想象
四不可贸然的意思
词目 不可理喻 发音bù kě lǐ yù 释义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示例 他们简直~,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巴金《家》八)五贸然的意思涵养
贸然英文单词有“[rashly;ithoutcarefulconsideration]表示轻率的样子。一般指遇事不经深思熟虑,随便就决定做法。
冒然一般指冒失轻率的样子,两者意思差不多有时候可以相互使用。
1、请你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2、他一怒之下,冒然闯进别人家里,结果弄了个羝羊触藩,进退两难。
3、这件事情至关重要,我们不能贸然作决定。
4、我对戏曲的了解比较肤浅,所以不敢贸然加以评议。
5、李明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不敢贸然答应他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