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于谦简介(诗人于谦简介100字)

奇人怪事 2023-03-15 07:22www.188915.com奇闻怪事

诗人于谦简介。于谦,字廷益,号石湖居士,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祖父于成龙是明朝开国功臣,父亲于敏中官至至吏部尚书。于谦从小聪明好学,十四岁就考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三十岁中进士,成为明朝有名的大才子。后来,于谦被调到南京担任礼部主事。在这里,他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杨慎,两人志趣相投,很快成为好友。


一诗人于谦简介资料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

二诗人于谦简介100字

于谦 (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三诗人于谦简介30字

于谦(1398一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土木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帝,率军民保卫北京城.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十八年(1590)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清顺治年间,像毁,祠也废.清光绪年间又重建.祠坐北朝南,东为于谦故宅,毁于清初.光绪年间重修.院内东侧建有奎光楼,为两层小楼.上层为魁星阁,悬“热血千秋”木匾,正房5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于谦塑像.1890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1976年魁星阁在地震时被震毁,小楼亦被拆除.祠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四诗人于谦简介石灰吟

七言绝句。它是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于谦的一首咏石灰诗,全诗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石灰吟是赞颂石灰,吟是吟颂,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在这里便是七言绝句。古代除了七言绝句外还有七言律诗等。


五诗人于谦简介个人资料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明代名臣,诗人,将领,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忠臣典范,北京保卫战成功头号功臣。进士出身,官至少保、兵部尚书,后遭诬陷被害。

主要作品《石灰吟》《节庵诗文稿》。

主要成就 组织北京保卫战;改革军制。

轶闻故事于谦一生都在家里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遗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于家的祖先一样,甚至比供奉自家的祖先还要虔诚。 据传于谦出生前的那个晚上,他的父亲于仁做一个梦,梦见一个绯袍金幞的神对他说:我感动于你们于家对我的供奉,也感动于你们于家一门忠义,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转世投胎,来做你们于家的子嗣。于仁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赶快口称逊谢,说不敢当。但梦中那位金神说完转眼就不见了。于仁醒来不久,于谦就出生了。而于仁之所以给孩子起名叫"谦",就是"以志梦中逊谢之意"。 就是说对于文丞相的盛意,他心里还一直惴惴受之不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