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轮战过程是什么(两山轮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986中国发生了什么战争?
“两山轮战”是从1984年开始,中国军队对越南军队控制的中国云南省老山和者阴山众多据点进行的集中拔点作战,1984年4月28日打响了收复老山的战斗,4月30日收复者阴山。因为中国在1984到1989年期间抽调各军区部队共10个集团军轮番上阵作战,由此得名。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自卫反击战,也就是1979年的战斗,形成了威逼河内的态势。后期是越南反扑,中国军队和越南军队在老山、者阴山和法卡山等地区进行的对峙。
后期的时间比较长,基本上一直到1989年都没有间断过,而从1984年开始的,中国军队对越南军队控制的老山和者阴山众多据点进行集中拔点作战,并且在1984年到1989年间抽调各军区部队轮番上阵,这就是“两山轮战”。
扩展资料
通过十年边境战争,中国打击了越南自越战胜利后膨胀的信心,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促进了东南亚的和平局面,并为柬埔寨问题的最终解决打开了道路。对越南方面来说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
1979年,中国军队在撤退回国的过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资,并沿途摧毁了越北地区的军政设施、公路、铁路、矿山。
对越南方面来说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南北内战、抗美战争、统一战争、侵略柬埔寨等邻国、称霸东南亚等等长期财政消耗和国力破坏,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更换国家领导层,反思自己作为“白眼狼”的所做所为,改变穷兵黩武的国策,老老实实地到成都签订和平休战协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两山轮战
中国和越南的战争是怎样开始的,又是怎样结束的!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
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
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
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中越战争的起因
越南因素:
1、越战结束后,越共自认战胜美国,狭隘的民族野心暴长,妄想建立地区霸权。
2、在中苏两国中选择了强大的苏联为依靠。
3、推测中国刚结束动乱,无力与它一战。
4、其北部地形,人员基础、军事装备、部队实战经验,越方占优。
5、配合苏联围堵中国发展空间。
6、领土野心。
7、驱赶华侨,给中国带来压力。
8、边境跳起争端。
9、苏联的阴谋和越南的野心。
中方因素
国内因素-重聚人气
1、提高民族凝聚力文革刚结束,政治斗争的影响还在,民族士气低落,各阶层矛盾重重。对越自卫反击战可以提高、恢复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核心地位,缓解、转移国内矛盾,凝聚人心、提高我国军队及民族士气。
2、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及领导邓公刚上台不久,需要在中国共产党中树立威信及核心位置,并强调“党指挥枪”,重新握稳枪杆子。
3、操练部队文革期间,部队管理混乱,军心有待重整,通过此战摸一摸我国军队战斗力如何。
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争取更大的国际战略空间
1、削弱甚至打破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霸权地位中苏交恶,而此时越南倚靠苏联甚至受苏联支使公然在我边境及周边国家滋事,打击
越南就是对苏联霸权的回应,树立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强势位置。而之前邓公访美也是借我国与美关系攀升之势,先向美国打招呼,以
取得美国认同,另一方面向苏联施压中国打击越南苏联最好不要插手,在这一点上中美是取得一致的。
2、结合朝鲜战争(树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军事强国地位,确立了中国在东北亚的绝对强势地位,打出了到现在为止都能看得到的战略空间,威
震世界)、中苏珍宝岛之战(表明了中国宁愿冒受核打击之风险也不畏强权争取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威震苏联)、中印之战(树立了中国
在第三世界中的老大地位,并通过打压印度,威震南亚),再通过打击越南、帮助柬埔寨等国以威震东南亚,从而完善中国的周边环境并确
立中国在亚洲应有的作用(只可惜现在只差打击东倭,大家拭目以待)。
国内因素及地缘政治因素并不是直接因素或导火索,其对我国发动对越反击战只起推动作用。即如果此时打一仗会对当时国家内部整体
形势及我国周边形势有利,但若没有下面的原因,我国也不可能冒然打击越南。
战争分别由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云南省作战由临时调任的熟悉越军战法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云南省军区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近56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例如,战前准备中各个甲种步兵师、乙种步兵师都扩编为12000人以上的临战编制),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突袭,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16个地方团及4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0,000人应战。越军刚经过越战洗礼,全民皆兵,使中国军队损失惨重。越军用以退为攻的战术、当中国部队撤退时越军进行小规模反击战、这使中国部队伤亡人数增加。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公开下达了准备开始自卫还击作战的通知。这既不同于宣战又不同于突然袭击的做法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这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对越战争是自卫还击作战。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日报》(越南的党政官方报纸也叫《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在中越两国延绵5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中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万炮齐发,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卫还击战。在中越边境的热带雨林地貌上,越军的防线十分坚固,如果步步稳打必然陷入残酷的攻坚战之中。解放军面对这样的局势,采用了火力压制摧毁,步兵配属坦克突击的作战方法。越南人想不到中国人会在这样的地貌上使用坦克,对坦克的出现估计不足。17日,东线的解放军在炮击过后迅速进入越南境内,分三路进入越南。其中南、北两路对越南北部重镇高平钳击。部队进入越南后,遭到了越军的疯狂阻击。十多年没有打仗的解放军面对刚刚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越军,进攻速度并不神速。北路41军绕过越军346师的正面防御,向班庄、扣屯进攻。负责向南穿插的42军以126师为主力,组成穿插部队,向越南高平省石安县县城东溪穿插。以59式、62式坦克搭载步兵组成的快速穿插部队迅速进攻,顺利攻克了东溪这个西北直通高平,东南可到谅山的战略要地。在穿插过程中,坦克搭载步兵的数量过多,高达每车20人,为了防止掉下车,用背包带固定在坦克上的解放军步兵面对越军的射击无法躲避,牺牲过多。
中国政府称歼灭了以越南境内的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国境警备民兵。但中国解放军伤亡惨重,仅2月17、18日两天伤亡人数就达4,000余人。2月17日,中国突袭越南,战争开始,中国占领孟关镇。2月18日,占领清水,越军在高平战线以坑道顽抗,谅山、同登一带的导弹阵地被摧毁,老街激战,莱洲越军退守黑河南岸。2月19日,中国突袭并占领河鹿县长白山,中国空军轰炸海防。2月20日,攻陷老街、同登,包乐激战,越南空军轰炸河口以西的中国增援部队。2月21日,中方占领高平。2月22日,中方占领包乐,越军开始抽调驻柬埔寨与老挝的精锐正规部队回防,防守河内的2个师试图对高平,莱州方面中国部队展开反击,无功而返。2月23日,谅山附近高马山爆发激烈攻防战,中国军队占领河江。另有两个师在空军掩护下,进攻芒街、禄平。2月24日,越军反击,与中国部队在高平、老街发生激烈巷战,后被透进入中国境内,遭击溃。中方占领柑塘。2月25日起,战情胶著,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第二阶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国政府称中国军队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歼灭了沙巴地区的越南军队。3月1日,谅山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精锐之首都防卫军第308师向谅山展开逆袭,并使用化学武器。42军被迫后撤,中国紧急将后方炮兵师拉至前线进行压制既拼刺刀(解放军炮兵所谓拼刺刀是指接近前线,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拼刺刀),两方皆损失惨重。3月4日,越军308师遭中国两个师由侧翼突袭击退,谅山陷落。3月5日,中国宣布已达到目的,开始自越撤军。越南宣布全国总动员令,誓言抵抗到底,越军自柬埔寨与老挝抽调回国的正规部队正式抵达,已就战争态势准备就绪。苏联开始增兵中苏边界,中苏大战一触即发。另有资料显示3月4日谅山攻防战中,中国军队大量使用了重型加农炮和榴弹炮,战后,根据谅山的实际面积和我军发射的炮弹数量进行比对,谅山的炮弹落点数量为3枚/平米,可以说,谅山的战术,完全是中国实践苏军大炮兵主义理论的样板(此信息来源于《中越战争备忘录》)。
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国政府称该阶段中国军队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于1979年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3月13日,中国继续撤军,并在撤退路线上铺设地雷,以火箭与长程炮火掩护撤军。越军无大规模追击行动。3月15日22点20分,一辆军车回到中国领土。3月16日,中国宣布完成撤军行动,战争结束。
两山轮战过程是什么(两山轮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转载奇秘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