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
巡航作为一种精度高、成本低的远距离攻击性武器,一直以来都深受各国的重视,比如美国的、俄罗斯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那么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巡航导弹的飞行轨迹又什么什么呢?它和普通导弹的区别又在哪里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
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
导弹的制导方式有很多中,而巡航导弹为了保证其超高的精度,往往不会只采用一种制导方式,而是会结合惯性、GPS、地形匹配和景象匹配等等几种方式,来进行混合制导,比如战斧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中,在起飞之后采用惯性制导,然后会用地形匹配、GPS来对位置进行修正,调整导弹的飞行高度和速度,而在接近目标阶段还可能采用景象匹配制导。
为了能够让巡航导弹不被拦截,它不仅需要隐蔽自己的飞行路线,有的时候还可能需要绕道飞行,所以地形匹配制导在制导过程中经常使用,而一旦导弹在接近目标10公里的范围内被,即使对方立即拦截,也只有30多秒的时间来进行有效的拦截,所以这个时间段需要的是精度和速度,采用景象匹配制导效果就会非常好。
巡航导弹的飞行轨迹
我们知道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是从发射点垂直升空,在大气层外飞行一段时间后,再进入大气层然后向目标飞行,所以它的轨迹类似抛物线,巡航导弹的飞行轨迹则完全不同,它主要是在大气层内飞行,而且会紧贴海平面或者地面,高度很低,通常情况下轨迹看似一条直线,不过现代一些先进的巡航导弹,可以在空中徘徊并且改变路线。
基于它特定的飞行轨迹,导致巡航导弹也是有一定的弱点,其弱点就是比较容易受到干扰,比如在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中,对方可以使用设备对GPS制导进行干扰,会导致导弹的飞行路线和速度与设定的不同,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一些未能命中目标的战斧就是因为被GPS干扰,才出现了一些误伤的事件,甚至曾攻击到自己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