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忘祖的读音(数典忘祖的读音改了吗)
数典忘祖的读音,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忘记祖先的优良传统,不尊重历史,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在古代,人们的姓氏大多是根据血缘关系而来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同姓,随着时代的发展,姓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姓氏,它的名字就非常奇葩,叫做“狗剩”。
一数典忘祖的意思
数典忘祖
shǔ diǎn àng zǔ
成语解释 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成语出处 《左传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二数典忘祖的读音是什么意思
“数典忘祖”算是一个高频成语。
为什么高频呢?因为它火力凶猛,只要揪住对方这个小辫子,一个成语甩过去,对方那是相当心疼的。
那么“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呢?
大意就是作为一个保管典籍的世家之人,在列举典籍中的历史时,却选择性遗漏对自己不利的记录,这样真是愧对自己老祖宗一脉所传的职司啊!
从这个意思来看,我们就知道背后的故事不简单、也不暖心。
故事记载于《左传-昭公十五年》,现原文引述如下
十二月,晋荀跞(晋国大夫)如周,葬穆后,籍谈(另一位大夫)为介(副使)。
既葬除丧,以文伯(就是荀跞)宴,樽(酒器)以鲁壶。
王曰伯氏(正使先生),诸侯皆有(进贡)以镇抚王室,晋独无有,何也?
文伯揖籍谈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祭器)于王,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拜访)戎不暇,其何以献器?
王曰叔氏(副使先生-籍谈)而忘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赏赐)无分乎?密须之鼓,与其大路(天子的豪车),文(周文王)所以大搜(大阅兵)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山西一带),匡(匡正)有戎狄。其后襄(周襄王)之二路(天子所乘用的车辆大路与戎路),戚(小斧)钺(大斧)秬(jù 黑黍)鬯(chàng 香酒),彤弓虎贲(勇士),文公(晋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丰),叔父(晋国祖先唐叔虞)焉在?且昔而(你)高祖孙伯黡(人名)司(掌管)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周平王时太史)之二子董(监管)之,晋于是乎有董史(董氏写史,而籍氏保存典籍)。女(你)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
籍谈不能对,宾出。
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这段原文很不好懂,所以大家实在读不进去的话可以跳过,咱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大意
周景王的王后仙逝,晋国就派出荀跞、籍谈两位大夫到周朝中央吊丧。
丧礼结束之后,周景王设宴款待两位晋国大夫。
在宴会上,周景王问晋国大夫“诸侯都有进贡祭器(钟、鼎、豆等)给中央,晋国怎么没有呢?”
荀跞让籍谈来回答(因为籍谈是掌管晋国典籍的专家)。籍谈杂七杂八讲了一通,大意就是“我们晋国不欠中央的。天子从未赏赐过晋国任何宝物,现在凭什么让我们来进贡祭器?”
谁曾想到,周景王竟然也是一位博闻强记之人,他历数中央赏赐给晋国的宝物和土地,驳得籍谈那叫一个哑口无言。
后来客人走了,周景王还不解气,他就抱怨了一句“籍谈的家族世代掌管晋国的典籍,他却将周朝赐予晋国的恩典忘得干干净净,此人可真是数典忘祖啊!”
后来这句话不知怎地传入鲁国左丘明的耳中,于是就被他写入了《左传》。于是就有了“数典忘祖”这个成语。
咱们以现代人的视角来评判一下这件事,俺以为啊周景王有理有据、抱怨的对!籍谈辩手则败得体无完肤。
,周天子啊,您也不能仅限于嘴炮啊。东周朝廷都已经这么衰弱不堪了,您光靠嘴炮是不能振兴的啊。
所以,周景王学问好、口才好,就东周朝廷而言,执政做得还不够好。
对中华文化来说,东周朝廷衰弱却又并非坏事。
因为东周衰弱、群雄并起,各国都在努力精进,这样反而创造了学术自由的土壤,催生了东周灿烂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
三数典忘祖的读音shuo典
1、数典忘祖shǔ diǎn àng zǔ,该成语的意思原指查数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先的行事,后用来比喻忘本;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2、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十五年》“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