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蒿是什么(青蒿是什么)
芦蒿是什么菜?它的营养价值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蒿”就是芦蒿,又叫香蒿、水蒿、蒿菜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30-全株被白色绒毛,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5-7对,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
本文目录一览
- 1、
- 2、
- 3、
- 4、
- 5、
- 6、
蒌蒿是什么
蒌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有匍匐地下茎。茎少数或单,高可达150厘米,初时绿褐色,后为紫红色,有明显纵棱,下部通常半木质化,上部有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
叶片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无毛或近 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茎下部叶宽卵形或卵形,分裂叶的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柄无假托叶;
花期下部叶通常凋谢;中部叶近成掌状,头状花序多数,长圆形或宽卵形,苞片卵形或近圆形,背面初时疏被灰白色蛛丝状短绵毛,花序托小,凸起;雌花花冠狭管状,花柱细长,7-10月开花结果。
扩展资料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及贵州等省区;蒙古、朝鲜及苏联也有分布。
多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河湖岸边与沼泽地带,在沼泽化草甸地区常形成小区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与主要伴生种;可葶立水中生长,也见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荒地等。
蒌蒿是什么意思?
芦蒿,又名蒌蒿、水艾、藜蒿、水蒿等,种植之后可以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进行收割。芦蒿主要食用鲜嫩的茎秆,本身会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菊香,口感爽脆。
芦蒿和茼蒿比较有什么区别?
1、科属不同
茼蒿 茼蒿是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菊科春黄菊族茼蒿属植物。
芦蒿 芦蒿是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蒿属植物。
2、别名不同
茼蒿别名有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蓬花菜、皇帝菜。
芦蒿别名有蒌蒿、水蒿、柳叶蒿、驴蒿、藜蒿、香艾、小艾、水艾、蒿苔。
3、习性不同
茼蒿 茼蒿对光照要求不严,一般以较弱光照为好。属短日照蔬菜。在长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不能充分发展,很快进入生殖生长而开花结籽。
芦蒿生育习性是耐湿、耐热、耐肥,但不耐旱,虽在种类土壤中均可生长,但以保水保肥性能好的沙质土壤最为适宜。
蒌蒿满地芦芽短的蒌蒿是什么植物?
“蒌蒿”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藜蒿”,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它又被称为芦蒿、水蒿、青艾、红艾等等。
出自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蒌蒿是什么意思
蒌蒿是一种植物。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背面密生灰白色细毛,花冠筒状,淡黄色。叶子可以做艾的代用品。
蒌蒿又称芦蒿。芦蒿是菊科蒿属植物 。其主要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多地。
芦蒿植株具清香气味,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根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叶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无毛或近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头状花序多数,为长圆形或宽卵形,并在茎上组成狭而伸长的圆锥花序;瘦果卵形,略扁,上端偶有不对称的花冠着生面。
芦蒿常生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以及荒地等。
蒌蒿是什么植物
芦蒿(学名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根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直径4~10毫米,有匍匐地下茎。茎少数或单,高60~150厘米,初时绿褐色,后为紫红色,无毛,有明显纵棱,下部通常半木质化,上部有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枝长6~10(12)厘米,稀更长,斜向上。瘦果卵形,略扁,上端偶有不对称的花冠着生面。花果期7~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