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母数量及名字_美国航母数量及名字吨位
美国航母数量及名字都已经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不过美国海军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航母的维护费用太高了,一艘尼米兹级航母的造价高达130亿美元,于普通国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而且美国的航母还经常出现问题,比如福特级航母就是典型的例子。福特级航母是美国最新研制的一款款航母,其排水量达到了11万吨,可以搭载大量舰载机,这款航母的服役时间却非常短,仅仅两年就退役了。
一福建舰相当于美国哪一级航母
最近,俄罗斯媒体大笔墨介绍了中国即将进行海试的福建号航母,表示这艘航母将会是福特号航母最大的对手。
俄罗斯专家说福建舰抄袭苏联航母设计在这篇文章中,俄罗斯专家对福建号的建成表现出了赤裸裸的羡慕。之所以羡慕也是情有可原,俄罗斯目前唯一还在服役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从2017年进入造船厂维修,至今难以恢复服役,而且期间遭遇多次火灾。
而在俄乌战争中,4艘黑海舰队的军舰发生爆炸,其中包括黑海舰队的旗舰“马卡洛夫海军中将”号护卫舰和一艘老式扫雷舰,这也就意味着俄罗斯黑海舰队已经无旗舰可用。
在这种情况下,看到中国如火如荼进行航母建设,自然会投来羡慕的眼光,俄罗斯专家在对中国福建舰进行一通夸耀,提出拥有电磁弹射的福建舰会是福特号航母最大的对手之后,俄罗斯专家话锋一转,表示
福建号是苏联时代未完工的“乌里扬诺夫斯”号航母转生而来的航母。中国做的是让老苏联未能实现的项目起死回生,并进行了一波现代化改造,创造性的搞出了配套的电磁弹射系统。本质上,还是以前老苏联的技术。
简单理解来说,俄罗斯专家认为,福建舰之所以会是美国福特号最大对手,和抄袭了苏联航母技术有关。
福建舰CG图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前世今生“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是当时苏联未来乌里扬诺夫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建造计划代号为「计划1143.8」。命名源于苏联城市乌里扬诺夫斯克, 本级舰计划4艘,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将各得两艘。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是在此前"库兹涅佐夫"号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放大改进而来的,1988年在现属于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开工建造。该舰全长321.2米(其中水线长274米),全宽79.5米(其中水线宽40米),吃水10.6米。其标准排水量由"库兹涅佐夫"号的46540吨大幅上涨到62580吨,满载排水量也增加到了73400吨。为了提高生命力,“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水线以下的舰体部分被划分为20个水密隔舱,并采用了双层底和舷侧防水隔舱设计。
“乌里扬诺夫斯克”在总体布局风格上与“库兹涅佐夫”号大致相同。岛式上层建筑位于飞行甲板右侧位置,是全舰甲板上唯一的大型建筑物。由于采用了核动力装置,“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舰岛长度相比于前型舰更短,给舰载机留出了更多的甲板停放空间。不过由于舰上仍安装了常规的燃油锅炉与作为应急供电手段的柴油发电机,在舰岛上仍设置了一座尺寸较小的烟囱用于排烟。
由于航母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也没有传统使用经验可以借鉴,苏联人在发展大型航母时因地制宜,采用了独具匠心的技术路线。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乌”舰采用了弹射器和滑跃起飞相结合的飞机起飞方式,以及较为完善的舰载机编队和重型反舰导弹相结合的“空海一体”远程打击火力等。
黑海造船厂虽然有着丰富的载机舰(航母)建造经验和成熟的施工装配工艺,但核动力水面舰船对他们而言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随着苏联解体,黑海造船厂再也得不到资金支持,1991年11月,“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船体建造率已达30%,该舰随之在1992年2月4日被拆除。当时其同级2号舰也已经开始开工建造,但尚没有来得及命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烟消云散,标志着苏联几十年航母梦的破灭。
福建舰走的是不同路线福建舰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在苏联时期,无论是“乌里扬诺夫斯克”还是“库兹涅佐夫”,它们都叫做重型载机巡洋舰,也就是兼具自身的攻防能力和舰载机的搭载能力。苏联的载机巡洋舰设有大量的导弹系统,没有类似于美国航母上的大面积飞行甲板。换言之,苏联航母的首要任务是掩护核潜艇,才是夺取制空、制海权。
而福建舰走的是欧美路线,以舰载机为主要航母作战力量,航母搭载舰载战斗机,相当于扩大了舰载战斗机的作战范围,,舰载战斗机也增强了航母的打击与防御能力。也就是说航母主要担负的是制空、对地对海打击在内的各种作战任务,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采用了弹射器和滑跃起飞相结合的飞机起飞方式。
而福建舰是一艘平直甲板航母,滑跃甲板存在很多弊端,滑跃甲板由于受设计方面的限制,有一部分空间是无法升降、停放飞机的,只能平白浪费一块空间,采用平直甲板也就意味着我国的航母上终于可以使用固定翼预警机了,可以更快、更精准地搜索到目标对象对其进行打击,我国空军部队作战也会更加方便。
除此之外,福建舰排水量也超过了八万吨,两者基本上没有共同之处,何谈抄袭,还有就是该军舰的完成度始终没有超过30%。甚至连相关图纸都是残缺不全的,这种情况下你说抄袭,真的没办法抄。
刨除了外形设计,福建舰在山东舰的基础上又对舰桥、雷达、舰载武器、机库设计、机电系统进行了创新和升级,武器和航母内部系统也在山东舰的基础上的基础上已经实现了更新换代,如果说山东舰外形还有一点苏联航母的影子,那福建舰完全是一艘拥有新设计和新内涵的航母。
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优于美国中国福建舰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电磁弹射,正如马伟明院士所说要领先就领先美国。根据中国军事专家尹卓的描述,福建号航母的电磁弹射技术已经超过了美国,美国的电磁弹射技术还存在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
中国福建舰的电磁弹射采用的是超级电容+直流电机方案,美国采用的是飞轮储能+交流电机方案,先要用船上电网给交流发电机加速,当需要弹射的时候呢,停止供电,让这交流发电机开始开始发电,用这几台交流发电机发的电,去带动直线电机运转。
整套机械能储能的交流发电机非常复杂,也非常不可靠。而且整个过程还有巨大能量损失问题,为此,美国给每套弹射器配了3个储能交流电机,只要有一个坏了,就没有办法工作。
而中国的超级电容+直流电机方案一步到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简单高效。美国的下一代电磁弹射技术也是沿用的中国的技术思路。
而随着歼35的诞生,拥有歼35作为主力舰载机的福建舰将更如虎添翼。
二二战美国航母数量及名字
美国尼米兹航母一共有10艘。 分别是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 CVN-68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 CVN-69 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 CVN-70 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 CVN-71 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 CVN-72 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 CVN-73 约翰·C·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 CVN-74 哈瑞·S·杜鲁门号航空母舰 CVN-75 隆纳·里根号航空母舰 CVN-76 乔治·H·W·布什号航空母舰 CVN-77
三1990年美国航母数量及名字
美国现役12艘航母
1:“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号核航母 DWIGHTD.EISENHOWE(CVN69)
2“哈里.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 HARRYS TRUMAN(CVN75)
3“独立”号航母 INDEPENDENCE
4“乔治.华盛顿”号核航母 GEORGE WASHINGTON(CVN73)
5“约翰.肯尼迪”号航母 JOHNF KENNEDY(CV67)
6“亚伯拉罕.林肯”号核航母 ABRAHAM LINCOLN(CVN72)
7“罗斯福”号 THEODORE ROOSEVELT(CVN71)
8“美国”号航母(CV66) 为“小鹰”级第三舰。
9“尼米兹”号核航母 NIMITZ(CVN68)
美国“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10“约翰.斯坦尼斯”号核动力航母 JOHNC STENNIS(CVN74)
11“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 CARL VINSON(CVN70)
12小鹰号航空母舰 KITTY HAWK(CV-63)
13“星座”号航母 CONSTELLATION(CV64)(注意!!!!!这个在2003年8月6日就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了
CV63“小鹰”号常现动力航母该舰为小鹰级首舰,1961年4月服役,常驻西太平洋执勤;标准排水量60100吨,舰长323.6米;飞行甲板长318.8米、宽76.8米;动力装置为8座锅炉,4台蒸汽轮机,28万马力;航速32节;续航力为12000海里/20节;可搭载各型飞机80-90架;编制5480人;当时造价为2.652亿美元,设计使用寿命30年。该舰原是作为重型攻击航空母舰设计建造的,1973年改装为多用途航母,1987年至199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服役期延长15年,满载排水量增至83960吨。“小鹰”号服役后一直在太平洋舰队,长期以圣迭戈海军基地为母港,参加过越战,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海湾执勤,1998年7月接替退役的“独立”号航母部署至日本横须贺、常驻西太平洋。目前,该舰由美海军第7舰队第5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5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6架,包括F-14战斗机14架、F/A-18战斗/攻击机36架、EA-6B电子战机和E-2C预警机各4架、S-3B反潜机8架、SH-60F反潜直升机6架、HH-60H救援直升机和ES-3电子侦察机各2架,计划于2008年退役。
CV64“星座”号为小鹰级航母的第2艘,1961年10月27日加入太平洋舰队服役,性能与“小鹰”号一样。该舰服役后一直以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海军基地为母港。1964年8月4日美军挑起“北部湾”事件后,“星座”号航母便于次日出动舰载机轰炸北越,是美军发动全面侵越战争后第一艘参战的攻击航母。此后,“星座”号于1975年改装为多用途航母,1990年至1993年完成了延长服役期的改装,并计划于2003年退役。该舰目前隶属于太平洋舰队,舰上搭载第2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6架,通常由2艘导弹巡洋舰、3艘驱逐舰、1艘导弹护卫舰。2艘核潜艇和1艘快速战斗补给舰担负护航。 CV67“肯尼迪”号这是小鹰级航母的第4艘,也是美国建造的一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以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F·肯尼迪命名,母港设在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州的海波特海军基地。该舰于1964年至1967年建造,1968年9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与前3艘同级舰相比,“肯尼迪”号的机库和飞行甲板布置有改进,斜角飞行甲板由倾斜11度20分改为11度,机库由长225米、宽30米改为长210米、宽32米,结构更趋合理,满载排水量减至80940吨。该舰曾参加了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并于1990年9月14日至199年3月12日连续6个月部署在波斯湾,是参加海湾战争时间最长的美国航母。1993年至1995年9月进行了延长服役期改装,之后转入海军后备队,担任训练航母,2000年又回到大西洋舰队转为现役航母,现在是美国海军唯一一艘训练航母,主要用于训练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电可以进行现役部署,执行作战任务,计划2018年退役,届时将有50年的服役史。 CVN65“企业”号为美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1958年至1960年建造,当时造价为4.5亿美元,1961年11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65年至1990年部署在太平洋舰队,1990年至1994年进行为期4年的更换核燃料和现代化改装,之后加入大西洋舰队,目前母港设在弗吉尼亚州美国最大的海军基地诺福克。该舰标准排水量73570吨,满载排水量93970吨,全舰长342.5术,飞行甲板宽76.88米,载机约90架,由8台A2型核反应堆为4台齿轮传动式汽轮机提供蒸汽,航速33节,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航行20万海至。1964年8至10月,“企业”号航母在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和“班市里奇”号的护航下,组成世界上第一支全核动力特混舰队,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没有加油和再补治,历时64天,总航程32600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开创了航空母舰发展的新纪元。该舰曾参加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以及越南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先后四次更换核燃料。现隶属于大西洋舰队,执行任务时搭载第3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8架。 CVN68“尼米兹”写这是继“企业”号之后的第二艘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以二战时期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命名,1968年动工,1972年下水,1975年5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87年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设在布雷默顿,1998年3月进入位于诺福克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进行历时3年的大修,计划2002年完成。该舰标准排水量74042吨,满载排水量91487吨,总长333米,飞行甲板,宽76.8米,由2座A4W型压水式核反应堆提供动力,28万马力,航速30节以上,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运行13年,续航力达80-100万海里,可载各型舰载机90-100架,编制舰员5930人。“尼米兹”导采用了功率更大、结构更完善、寿命更长的A4W型核反应堆,并装备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和“海麻雀”舰空导弹,服役时间可长达50年。1997年9月5日至1998年2月28日,该舰隶属太平洋舰队,搭载第9舰载航空联队,从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出发。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在炎热的波斯湾执勤3个月,参加了对伊拉克的空袭作战,然后又穿越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大西洋,抵达美国东海岸的梅波特海军基地,在175天内环球航行一周。 CVN69“艾森豪威尔”号为尼米兹级的第2艘,以美国第34任总统命名,性能与“尼米兹”号一致,1977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曾参加波黑战争空袭波黑塞族武装,多次前往地中海和海湾执勤。该舰目前隶属太平洋舰队,搭载第7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80架。 CVN70“文森”号该舰以二战前海军的坚定支得者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主席“卡尔·文森”命名,性能与尼米兹级前二艘一样,1982年3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83年部署至太平洋舰队,母港为布雷默顿海军基地。该舰曾多次在海湾执勤,参加过对伊拉克的空袭作战,目前由第3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11舰载航空联队,装奋各型飞机78架。 CVN71“罗斯福”号是尼米兹级的第1艘,以美国第26任总统命名,性能略有改进,满载排水量增至97574吨,1986年10月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该舰曾参加海湾战争,1999年又参加了科索沃战争,在同级舰中实战经验最为丰富。目前搭载第8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80架.并由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2艘核潜艇和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担负护航。 CVN72“林肯”号以美国最受拥戴的林肯总统命名。性能进一步改进,装载2900吨航空弹药和350万加仑航空汽油后,满载排水量达102000吨,是世界上第一艘超过10万吨的航空母舰。该舰1989年服役,先部署在大西洋舰队,1990年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由诺福克移至华盛顿州的埃弗雷特。目前由,搭载第14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78架,配属2艘导弹巡洋舰、6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核潜艇和3艘后勤舰,正在波斯湾执勤,每天出动舰载机对伊拉克进行空中监观和封锁。 CVN73“华盛顿”号以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命名,性能与“林肯”号一样,1992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目前隶属于第2巡洋舰驱逐舰大队,搭载第17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78架,正在地中海执勤,由导弹巡洋舰“诺曼底”号、驱逐舰“布里斯科”号和“加农”号、护卫舰“辛普森”号、核潜艇“安纳波利斯”号和“阿尔巴尼”号、快速战斗支援舰“供应”号担负护航。 CVN74“斯坦尼斯”号,这是尼米兹级的第7艘,1995年12月服役,是美海军第一艘装备IT-21“21世纪信息技术”系统,实现网络化的现代航空母舰,核动力装置也得到进一步改进,一次加注核燃料可连续运行23年,在45-50年的服役期内只需要换一次核燃料。该舰加入现役后先部署在大西洋舰队,1998年8月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也由梅波特移至圣迭戈海至基地。2000年上半年,该舰搭载第9舰载航空联队各型飞机74架,前往西太平洋和波斯湾进行为期6个月的海外执勤。 CVN75“杜鲁门”号为美海军20世纪服役的航母,造价高达45亿美元。该舰以美国第33任总统命名,1993年至1996年建造,1998年7月服役,部署在了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目前,该舰正在中大西洋进行作战部署前的一次海上训练,由第2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3舰载航空联队的飞机74架。 保持12艘大型航母编队,是美国国防部为“打赢两场几乎发生的战区战争”而确定的最低标准。在21世纪初,美海军将继续维持这一计划,到2008年,等10艘尼米兹级航母CVN77将接替“小鹰”号;而在研的CVNX级将于2006年开始建造,2013年接替“企业”号;第2艘CVNX级航母将于5年后取代“肯尼迪”号,届时,美海军航母将全部核动力化。 -------------------------------------------------------------------- 在服役中的美国航舰 I. 常规动力 A. 小鹰级 1. 小鹰号 (CV-63) 2. 星座号 (CV-64)[已除役] 3. 肯尼迪号 (CV-67) II. 核子动力 A. 1. 企业号 (CVN-65) B. 尼米兹级 1. 尼米兹号 (CVN-68) 2. 艾森豪威尔号 (CVN-69) 3. 卡尔文森号 (CVN-70) 4. 罗斯福号 (CVN-71) 5. 林肯号 (CVN-72) 6. 华盛顿号 (CVN-73) 7. 斯坦尼斯号 (CVN-74) 8. 杜鲁门号 (CVN-75) 9.里根号 (2003年服役) (CVN-76) 十二、“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载机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航空母舰,也是继“企业”号核航母之后,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空舰。首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服役。该级舰的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强度钢,可抵御半穿甲弹的攻击,弹药库和机舱装有63.5毫米厚的“凯夫拉”装甲,舰内设有23道水密横舱壁和10道防火隔壁,消防、损管和抗冲击等防护措施完备。能够承受3倍于埃塞克斯级航母受到的打击。它能够进行远洋作战夺取制空和制海权,攻击敌海上或陆上目标,支援登陆作战及反潜等。 该级舰现有8艘在役,1艘在建,1艘列入计划,是美国海军现役航空母舰的中坚。 1. “尼米兹”号 CVN68 1968年动工,1972年下水,1975年5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87年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设在布雷默顿,1998年3月进入诺福克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进行历时3年的大修,2002年完成。该舰标准排水量74042吨,满载排水量91487吨,总长333米,飞行甲板,宽76.8米,由2座A4W型压水式核反应堆提供动力,28万马力,航速30节以上,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运行13年,续航力达80-100万海里,可载各型舰载机90-100架,编制舰员5930人。“尼米兹”导采用了功率更大、结构更完善、寿命更长的A4W型核反应堆,并装备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和“海麻雀”舰空导弹,服役时间可长达50年。1997年9月5日至1998年2月28日,该舰隶属太平洋舰队,搭载第9舰载航空联队,从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出发,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在炎热的波斯湾执勤3个月,参加了对伊拉克的空袭作战,然后又穿越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大西洋,抵达美国东海岸的梅波特海军基地,在175天内环球航行一周。 2. “艾森豪威尔”号 CVN69 为尼米兹级的第2艘,以美国第34任总统命名,性能与“尼米兹”号一致,1977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参加波黑战争,多次前往地中海和海湾执勤。目前隶属太平洋舰队,搭载第7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80架。 3. “文森”号 CVN70 该舰以二战前海军的坚定支持者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主席“卡尔·文森”命名,1982年3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83年部署至太平洋舰队,母港为布雷默顿海军基地。该舰曾多次在海湾执勤,参加过对伊拉克的空袭作战,目前由第3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11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78架。 4. “罗斯福”号 CVN71 满载排水量增至97574吨,1986年10月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参加海湾战争,1999年参加科索沃战争,在同级舰中实战经验最为丰富。目前搭载第8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80架.并由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2艘核潜艇和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担负护航。 5. “林肯” 号 CVN72 装载2900吨航空弹药和350万加仑航空汽油后,满载排水量达102000吨,是世界上第一艘超过10万吨的航空母舰。该舰1989年服役,先部署在大西洋舰队,1990年转太平洋舰队,母港由诺福克移至华盛顿州的埃弗雷特。目前搭载第14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78架,配属2艘导弹巡洋舰、6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核潜艇和3艘后勤舰。 6. “华盛顿”号 CVN73 1992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目前隶属于第2巡洋舰驱逐舰大队,搭载第17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78架,由导弹巡洋舰“诺曼底”号、驱逐舰“布里斯科”号和“加农”号、护卫舰“辛普森”号、核潜艇“安纳波利斯”号和“阿尔巴尼”号、快速战斗支援舰“供应”号担负护航。 7. “斯坦尼斯”号 CVN74 1995年12月服役,是美海军第一艘装备IT-21“21世纪信息技术”系统,实现网络化的现代航空母舰,核动力装置也得到进一步改进,一次加注核燃料可连续运行23年,在45-50年的服役期内只需要换一次核燃料。该舰加入现役后先部署在大西洋舰队,1998年8月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也由梅波特移至圣迭戈海军基地。2000年上半年,该舰搭载第9舰载航空联队各型飞机74架,航行是前往西太平洋和波斯湾进行为期6个月的海外执勤。 8. “杜鲁门”号 CVN75 1993年至1996年建造,1998年7月服役,部署在了西太平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由第2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3舰载航空联队的飞机74架。 9.“里根”号 CVN76 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84年2月9日开工,将取代星座号航母。耗资40亿美元。 美国海军建造的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CVN-77,船体造价约为3.8亿美元,预计将在2008年服役,以取代现役的“小鹰”号航空母舰(CV-63)。这艘以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老)”命名的航空母舰希望能够成为承上启下的航母,为未来美国海军的航母积累经验,提供实验平台。美国海军在1995年开始设计、研制新一代航母CVNX。设计是全新的思路。有鉴于此,美国海军决定将CVN-77航母作为研发CVNX级航母相关科技的“过渡型”航母。 十三、美国航空母舰的现状与未来 目前美国海军现有2型3级12艘大型航空母舰,其中包括小鹰级常规动力母3艘、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8艘。其中,除小鹰号母港设在海外航的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外,其余11艘的母港均在美国本土的五大航空母舰基地。 美海军规定,和平时期,每艘航母一个标准的训练、执勤和休整周期为18个月,并各占1/3时间。,正常情况下,美海军现役12艘航空母舰,有1/3在海湾地区、西太平洋、地中海等海外前沿地区执勤或担负作战任务,1/3进行海上训练,另有1/3在港内休整或进厂维修保养。,战时其训练、休整和维修周期会缩短,能执行作战任务的航空母舰将比平时增加50%至1倍左右,可能会集结6-8艘航空母舰投入作战。目前部署如下 ●小鹰号(CV—63),母港为日本横须贺。 ●星座号(CV—64)、斯坦尼斯号(CVN—74),母港为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 ●卡尔·文森号(CVN—70),母港为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 ●林肯号(CVN—72),母港为华盛顿州的埃弗里特。 大西洋舰队方面 ●企业号(CVN—65)、尼米兹号(CVN—68)、艾森豪威尔号(CVN—69)、罗斯福号(CVN—71)、华盛顿号(CVN—73)、杜鲁门号(CVN—75),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 ●肯尼迪号(CVN—67),母港为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梅波特(在不执行任务的时候用作训练航母)。 ●里根号目前还未部署。 保持12艘大型航母编队,是美国国防部为“打赢两场几乎发生的战区战争”而确定的最低标准。在21世纪初,美海军将继续维持这一计划。 2002年底,“里根号”将接替“小鹰”级中的“星座号”。到2008年,第10艘尼米兹级航母CVN77将接替“小鹰”号。而在研的CVNX级第一艘CVNX-1将于2006年开始建造,该舰将在CVNX-77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2013年接替“企业”号。而第2艘CVNX级航母将于2018年取代“肯尼迪”号。届时,美海军航母中常规动力的“小鹰级”将全部退役,美国的航空母舰将全部核动力化。
(CV 63) 小鹰号 母港日本横须贺
(CVN 65) 企业号 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
(CV67) 肯尼迪号 母港在佛罗里达州迈波特基地 (在不执行任务的时候用作训练航母)
(CVN 68) 尼米兹号 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
(CVN 69)艾森毫威尔号 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
(CVN 70) 卡尔 文森号 母港为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
(CVN 71)罗斯福号 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
(CVN 72)林肯号 母港华盛顿州的埃弗里特
(CVN 73)华盛顿号 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
(CVN 74)斯坦尼斯号 母港在加州圣迭戈基地
(CVN 75)杜鲁门号 母港为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军港
(CVN 76)里根号 母港在加州圣迭戈基地
(CV63)小鹰号
为小鹰级首舰,于1961年4月服役。 主尺度长323.6米,宽39.6米,吃水11.4米,满载排水量83960吨。主机采用4台蒸汽轮机,209000KW,4轴推进,航速32节。续航力4000海里/30节,12000海里/20节;舰员2930名,其中军官155名;航空人员2480名,其中军官320名。
小鹰号航空母舰是小鹰级航空母舰首舰,1961年4月服役,常驻西太平洋执勤。该舰原是作为重型攻击母舰设计建造的,1973年改装为多用途航母,1987年至199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服役期延长15年,满载排水量增至83960吨。 1998年7月接替退役的独立号航母部署至日本横须贺、常驻西太平洋。该舰由美海军第七舰队第五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五舰载航空联队,计划于2008年退役
(CV65)企业号舰员 3215名,其中军官171名;航空人员2480名,其中军官358名;旗舰人员70名,其中军官25名。主尺度总长342.3米,型宽40.5 米,吃水11.9米 飞行甲板长331.6米,宽76.8米 满载排水量93970吨 航速33节。 动力8座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A2W压水堆,4台威斯汀豪斯蒸汽轮机,209000KW;4台应急柴油机,8000KW,4轴 企业号是美国第一种核动力航母,是小鹰级的改进和放大型。最早在岛式上建里安装了试验用的相控阵雷达,后在1978-1992年的整修中拆除。该舰由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58年2月4日开工,1960年9月24日下水,1961年11月25日服役。在1965年进行了燃料补给;1969年1月14日在夏威夷意外失火爆炸,尾部基本损坏,火灾引发的爆炸在飞行甲板上炸开了5个洞。第二次的燃料补给是在1969-1971年。在1975年6月30日重新设计改装为多用途航母,随后进行了改装以便能操作反潜飞机。1979年到1982年3月在Bremerton海军船厂进行了燃料补给和现代化改装。岛式上建进行了重新布置,加装了海麻雀舰空导弹。在1990年10月12日到1994年9月23日在纽波纽斯船厂大修和燃料补给。计划服役到2013年,以后将会由CVN78取代。 美国“企业”(ENTERPRISE)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为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1964年,“企业”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万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它的设计和建造对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有着重要影响。1970年,他在航行了30万海里后,第二次更换核燃料。1979——1982 年,“企业”号在进行为期38个月的现代化改装期间,第三次更换核燃料。进入90年代,“企业”号又进行现代化改装工程,第四次更换核燃料。经过长达3年多的工程,1995年年中重新投入使用。“企业”号1958财年的预算造价4.5亿美元,装填核燃料和更换核燃料分别耗资6400万美元和2000 万美元;最近的一次改装工程按1990财年拨款为14亿美元。企业号服役期间一直部署在太平洋舰队。越南战争期间,“企业”号上的飞机参与对越南目标的轰炸,这也是历史上核动力航空母舰第一次投入战争。 CV67)约翰.肯尼迪号 载员舰员3045名,航空人员2500名 排水量标准60700吨,满载82650吨 船体长327米,宽39.2米 飞行甲板长326.7米,宽76.8米 吃水深度11.3米 (CVN68)尼米兹号 舰长332.9米 舰宽40.8米,飞行甲板最宽76.8米 吃水11.3米(CVN-71为11.8米,自CVN-72以后为11.9米)。 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压水堆,4台蒸汽轮机,4台应急柴油机,4轴推进 功率194兆瓦(26万马力)航速30节以上 续航力80万~100万海里 。 主要武器装备3座“海麻雀”防空导弹系统,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CVN-68和CVN-69为3座),3座324毫米3联装鱼雷发射系统 搭载飞机固定翼飞机约80架,直升机6架。 人员舰员3184人,航空人员2800人。 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是以遇刺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名字命名,被军界昵称为“大块头约翰”。冷战时期,“肯尼迪”号第一次海外执行任务就是到地中海地区遏制苏联的势力扩张。1989年,美国与利比亚交恶,从“肯尼迪”号起飞的F一14战斗机击落了两架利比亚米格--23战斗机。它参加过的最为重大的海外军事行动是20世纪90年代的“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当时它率领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从地中海进入红海,并成为美军“红海战斗部队”司令的旗舰。 设计“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本来足作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建造的,由于当时反舰导弹的出现使得大型舰船很容易受到反舰导弹的攻击,在美国国会的压力下,“肯尼迪”号不得不改为吨位更小、造价更低廉的常规动力航母。直到越战爆发后,美国才批准建造更大的“尼米兹”级。 影响“肯尼迪”号是“sl-,鹰”级航母的一艘,编号CV67。按照计划,“肯尼迪”号将于2005年到弗吉尼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接受第二阶段的维护,然后将继续服役到2018年。 (CVN69)艾森豪威尔号 载员 舰员3105名,航空人员2885名,海军陆战队72名 排水量 标准81600吨,满载91487吨 船体 长332.2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 长335.6米,宽77.1米 吃水深度 11.3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 舰载飞机 75架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2台 动力装置 2座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 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 30节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1977年10月18日编入大西洋舰队服役,母港为诺福克, 其舰载航空兵为第7舰载机联队。该母舰的主要攻防武器是80余架各型舰载机,除此之 外,还装各有导弹和火炮武器。导弹武器主要有3座八联装MK29型北约“海麻雀”对空 导弹发射装置,该型导弹用半主动雷达寻的,射程14.6千米,速度2.5马赫在“尼米兹” 号和“艾森豪威尔”号上,装有3座MK15型“火神”“密集阵”6管20毫米口径近防武 器系统,在“卡尔·文森”及其后续舰上,则装有4管MK15型“火神”/“密集阵”近 防武器系统。其射速为3000发/分,射程1.5千米。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尽管各不相同,但大体一致。以“艾森豪威尔”号 为例,其舰载航空兵为第7舰载机联队。其编成是第142和143战斗机中队,24架F- 14A“雄新”战斗机;第12和66轻型攻击机中队,24架“海A”攻击机;第65中型攻击 机中队,10架A-6E“入侵者”攻击机加上4架KA一6D型加油机;第121空中预警中队, 4架E-ZC“鹰眼”空中预警机;第132电子战中队,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第 31空中反潜中队,10架S-3A“北欧海盗”反潜飞机;第5直升机反潜中队,6架SH-3G /H“海王”反潜直升机。 在纽波特纽斯船厂进行了历时4年、耗费250亿美元的全面检修改造后,“艾森豪威尔”号于3月25日返回诺福克海军基地,开始海试。 “艾森豪威尔”号是第2艘接受这种大修的“尼米兹”级航母,维修工作包括为航母反应堆换料、对舱室进行广泛的现代化改装并为水下下舰体喷涂新涂料,飞行甲板、弹射器、作战系统和岛式上层建筑也进行了大量的升级工作,上层建筑的最上面2层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1部新的天线桅杆,这将为航母提供更好的雷达能力 CVN70)卡尔文森号 “卡尔.文森”号核航空母舰:为尼米兹级的第三艘,于1982年2月服役, 曾参加海湾战争。 舰长 332.9,宽40.8米,飞行甲板宽76.8米 ,吃水11.3米,标准排水量81600吨,航速30节以上 ,可载各型飞机近百架。 (CVN71)提奥多.罗斯福号 载员 舰员3500名,航空人员2500名,海军陆战队72名 排水量 标准73973吨,满载96386吨 船体 长332.8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 长335.6米,宽77.4米 吃水深度 11.9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 舰载飞机 F-14"雄猫"战斗机20-28架,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2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 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4台,ES-3A电子侦察机,SH-60F/HH-60H“海鹰”反潜直升机 动力装置 2座A4W核反应堆推进功率 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 35节 <U>[font color=#0000][/font]</U> CVN72)亚伯拉罕.林肯号 林肯号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5号舰,隶属于Pacific Fleet。林肯号(CVN-72)于1984年11月3日开工,1988年2月13日下水,1989年11月服役。林肯号是以带领美国走过南北战争的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为名,是美国海军第二艘使用这名字的船舰,第一艘林肯号是1960年时下水的华盛顿级核动力弹道潜艇林肯号(USS Abraham Lincoln SSBN-602)。 龙骨安放 1984年,11月3日 完工下水 1988年,2月13日 服役 1989年,11月11日 状态 服役中 级别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排水量 104,112吨(满载) 全长 1,092呎(333公尺) 舷宽 134呎(41公尺) 最大甲板宽 252呎(77公尺) 吃水深 42呎(12.8公尺) 航速 30节(56km/h) 乘员 6,075人(军官200人) 武装 3x 海麻雀导弹发射器、4x 20mm方阵近迫武器系统 舰载机 90架 (CVN73)乔治.华盛顿号 载员 动力装置 2座A4W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 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 35节 舰员3500名,航空人员2500名,海军陆战队72名 排水量 标准73973吨,满载102000吨 船体 长332.8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 长335.6米,宽77.4米 吃水深度 11.9米 (CVN74)约翰.史坦尼斯号 “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 “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在“尼米兹”家族排行第七,为纪念为美国海军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参议员约翰·斯坦尼斯而命名。该舰于1991年3月开工建造,1993年11月正式下水,1995年6月开始服役于美太平洋舰队。 “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和“生命力最强”的水面舰艇,堪称“尼米兹”家族中的佼佼者,能执行攻击和反潜等多项任务,在美军20 世纪末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中显得异常活跃。不过,由于“斯坦尼斯”号“花钱如流水”,也遭到不少非议。“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的全部采购费高达150亿美元,从其开始建造到退役,共需经费约330亿美元,其中还不包括航空母舰的现代化改装和报废等花费,即使对美国这样的世界首富,也是不小的负担。 用途: 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 舰艇名称:斯坦尼斯 舰艇级别: 尼米兹 编号: CVN 74 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压水堆,4台蒸汽轮机,194000 千瓦;4台应急柴油机,8000千瓦,4轴推进型 宽: 40.8米 吃水: 11.9米 总长: 332.9米 航速: 30节以上 开工日期: 1991年 下水日期: 1993年 正式服役:1995年 舰载飞机:78 架 F-14D雄猫: 20架 F/A-18: 36架 EA-6B徘徊者: 4架 E-2C鹰眼: 4架 S-3B北欧海盗: 6架 ES-3A: 2架 SH-60F直升机: 4架 HH-60H海鹰直升机: 2架 “斯”舰动力装置为2座通用电气公司的A4W/A1G压水堆和4台蒸汽轮机,反应堆热效率为25.6%,每个反应堆驱动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高达26万马力,最高航速30节,燃料可持续使用15年,续航力可达80万-100万海里,自持力为90天。它配备的是最新型的C-13-2型弹射器,在直角甲板和斜角甲板上各有2座。4座弹射器如果使用,在1分钟内可将8架飞机送上天。斜角甲板着舰区设有4道拦阻索和1道拦阻网,飞机回收间隔是35-40秒1架。 机库长208米,宽33米,高约8米。将飞机从机库运送到甲板再到起飞,可在15-20分钟内完成。它现在配备的是美军的“标准型”舰载机联队,总数有80架左右,但在紧急情况下的载机可达100架。 “斯”舰装有3座“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4座“密集阵”近防系统。其电子设备为对空为SPS-49(V)5和SPS-48E(V)(三座标)雷达;对海为SPS-67V雷达;导航雷达为LN-66;火控雷达为MK-99。电子对抗为4座MK-36干扰箔条发射器和SLQ-36拖曳式鱼雷诱饵。 “斯”舰的生存力极强,舰体除设有若干道纵向隔舱外,还有23道水密横隔壁和10道防火隔壁。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弹性钢,可以抵御穿甲弹的攻击。在舰的两舷设有隔舱系统,弹药库、机舱等重要部位的顶部和两侧还装有63.5mm厚的“凯芙拉”装甲。舰上设有30个损管队,设有泡沫消防装置。泵设备能在20分钟内调整舰体15度横倾。 “斯”舰编制人员为5984人,其中航空人员为2800人,它有6410个床铺、544张办公桌、813个衣柜、924个书架、543个公文柜、5803把椅子和29814个照明灯,舰上还设有数十个仓库,有邮局、电台、电影院、百货商店、照相馆、洗衣房、医院等各种生活设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斯坦尼斯”号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海上城市”。 “斯”舰的作战能力是很惊人的,其舰载机所能控制的空域和海域可达上千公里,其自身一昼夜机动也有500海里。它的舰载机可以24小时不停顿地进行战斗巡逻,每天可出动200多架次的飞机,其载机比例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作战任务的需要。 CVN75)亨利.杜鲁门号 载员 舰员3500名,航空人员2500名,海军陆战队72名 排水量 标准73973吨,满载105500吨 船体 长332.8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 长335.6米,宽77.4米 吃水深度 11.9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 舰载飞机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 "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4台 舰载航空燃料 9000吨 动力装置 2座A4W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 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 35节 罗纳德.里根号正在海试即将加入美国海军服役 “里根”号航母以美国第40任总统的名字命名,是“尼米兹”级航母的第9艘,也是第一艘以健在的总统名字命名的航母,“尼米兹”级航母全部在纽波特纽斯船厂建造。“里根”号航母于1998年2月12日铺设龙骨,2001年3月4日命名,将于2003年6月交付美海军。 自第一艘“尼米兹”级首舰“尼米兹”号1975年加入美海军以来,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里根”号航母采取了数十项先进技术和革新措施。包括全新设计的岛式上层建筑、球鼻艏、高度集成的舰载系统,,还比该级前几艘舰设置了更多供女兵使用的设施。 “里根”号水线以上有20层楼高,333米长,与帝国大厦的高度相当,该舰排水量95000吨,其飞行甲板面积为21780平方米,舰上铺设了700万213万米长的电缆,能够容纳6000人和80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