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雨地方之谜(魏春雨建筑作品)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30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魏春雨地方之谜》《中国历史地图集·河南卷·洛阳卷·偃师卷·孟津卷·伊川卷·巩义卷·新郑卷·荥阳卷·郑州卷·登封卷·巩义卷·新郑卷·新郑市卷》《中国历史地图集·山西卷·运城卷·长治卷·晋城卷·临汾卷·大同卷·朔州卷·忻州卷·吕梁卷·太原卷·阳泉卷·晋中卷·长治卷·吕梁卷》。

2019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定于2019年5月21-25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年会主题为“新时代本土建筑文化和技艺的融合与创新”。

一、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19年5月21-25日,21日代表报到,25日代表疏散。

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太湖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

二、会议内容

主要包括开幕式、主旨报告会、专题论坛、同期学术展览、颁奖典礼、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会会议等,详见《2019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日程安排》

三、年会日程

2019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日程安排

(5月21-25日)

(一) 开幕式(22日)

主持人仲继寿

1.苏州市人民政府领导致欢迎词

2.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致开幕词

3.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致词——推动建筑文化和建筑品质提升的江苏行动

(二) 主旨报告会(22日)

主持人崔愷 孟建民 王建国

1.宋春华——对标高质量 服务新发展

2.程泰宁——文化自觉引领建筑创新

3.常 青——反思当下的乡村建成遗产问题

4.庄惟敏——建筑师的责任与挑战

5.刘加平——建筑方针与绿色建筑

6.丁烈云——数据驱动的智能服务建造

7.李国强——建筑钢结构的防火与抗火

8.章 明——向史而新-城市更新的理念与实践

9.张俊杰——引领需求 共生共赢

(三) 专题论坛(22-24日)

□ 大美·结构暨建筑设计奖·结构专业奖获奖项目交流 (22日下午)

主持人肖从真

1.吴国勤——平安金融中心结构设计

2.王立长——大连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结构设计

3.卫 文——昆明西山万达广场双塔结构设计

4.张 峥——绍兴金沙山水馆超大跨度穹顶设计研究

5.任庆英——天津大学体育馆结构设计研究

6.许曙东——大柱距冷链库房预应力楼盖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7.李洪求——哈尔滨万达茂滑雪场结构设计关键技

8.韩纪升——结构实现建筑梦想-新疆大剧院结构设计实践

9.陈才华——采用消能减震设计的超高层塔楼动力弹塑性分析与模型振动台

试验研究

□ 建筑作为文化—中华建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论坛(23日全天)

主持人陈薇 李晓峰

1.刘克成——织补策略

2.梅洪元——寒地建筑文化的现代解读

3.汪孝安——融入环境的建筑理想

4.魏春雨——形而上之谜

5.倪 阳——关联设计

6.赵元超——地域化建筑的N种模式

7.胡 越——地域性的再认识

8.任力之——建筑“义”与“意”-浅谈建筑创作中的文化性构建

9.齐 欣——破茧成蝶

10.钱 方——转化与创新-建构设计的文化性思考

11.王幼芬——贴近日常

12.张 祺——建筑之景、之情、之境

□ 大国大匠与现代传承论坛(23日全天)

主持人张凤梧 张春彦

1.崔 愷——文化传承-让建筑回归自然

2.王其亨——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探赜-世界记忆遗产样式雷建筑图档评介

3.王贵祥——重提唐宋建筑比例话题与传统建筑创新尝试

4.朱光亚——且说文化传承

5.曹晓昕——工艺先行

6.孔宇航——借用、转译、生成-关于建筑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话1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理念及其当代转译

崔愷、王其亨、王贵祥、朱光亚、马炳坚、李兴钢、孔宇航、张宝贵、王迪、丁垚、张一

对话2: 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转译——创作与教学

李兴钢、董豫赣、童明、孔宇航、王迪、丁垚、关午军

对话3: 中国传统园林的价值传承——技艺与文化

王其亨、薛林根、马炳坚、顾凯、毛华松、崔山、赵晓峰、张亮、金石声、荣华

□ 城市更新与发展赋能论坛(23日全天)

主持人庄葵 叶松青

1.时 匡——城市更新中的建筑师

2.邱维炀——城市与人

3.陆轶辰——无平面、无场域、无边界

4.朱翌友——城市“灰度”-公共空间的增值

5.盛 开——“都市建筑设计的文脉、传承”-为新兴城市设计:新的海天中心

6.邱文杰——竹风再起-都市核心之再定位与再连接

7.郝 琳——都市场所创生的艺术与意义

8.包渊秋——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完整街道塑造

9.江立敏——设计的价值从存量到增值-以上海平凉路项目为例探讨城市中心区存量项目更新的技术策略

10.邹 勋——城市更新中的历史锚点-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更新工程为例

11.王 浪——锚点与重构-青岛海尔云谷城市更新

12.周 勇——城市双修实践中的算法逻辑-以海口市城市更新三角池示范区项目为例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论坛(23日全天)

主持人崔佳

1.郝际平——钢板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震后修复研究

2.龚 超——钢-混凝土组合扁梁受弯性能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3.郭兰慧——短肢多腔组合剪力墙静力与抗震性能研究

4.甘 丹——考虑楼板的交错桁架钢框架结构体系力学分析模型研究

5.王卫永——高强度钢柱抗火性能研究

6.吴 波——内置钢部件的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性能试验与分析研究

7.杨 波——不同边界条件下三维组合楼板结构体系连续倒塌行为试验研究

8.孙飞飞——无屈曲波纹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理论

9.向新岸——郑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钢结构设计研究

10.王 燕——梁柱过焊孔衬板对钢框架节点断裂性能试验研究

11.叶堃晖——高性能钢结构建筑全寿命“三元一体化”指标体系研究

□ 建筑行业人才需求与培养论坛(23日全天)

主持人 张伶伶 季翔

1.李子萍——关于建筑学及相关专业人材培养体系的改进意见

2.马 泷——设计机构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

3.张 峰——设计单位对建筑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素质需求

4.卢 峰——创新人才培养与建筑学开放教学体系建设

5.朱向军——高等职业教育“建筑与规划类”专业教学标准研究

6.曹亮功——专业教育评估与建设行业人才培养-以建筑学专业为例

7.苏重威——打破建筑的围城-人本建筑的跨界实践

8.刘玉龙——教育与实践-建筑师的持续成长之路

9.刘志军——建筑师职业与职业建筑师

10.赵永勃——建筑师能力培养与建筑教育初探

11.王震铭——青年建筑师的成长之路

12.李 进——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践行高技术人才战略

13.许从宝——基于滨海地域条件的建筑学专业教育

14.荣朝辉——失焦

□ 城市水岸再生论坛(23日上午)

主持人章明

1.朱剑豪——上海“一江一河”战略规划与实施策略

2.赵宝静——水岸让城市更美好-上海“一江一河”的规划建设

3.Michel Hoessler——上海黄浦江东岸公共空间设计

4.孙一民——滨水广州的再塑造

5.张 斗——城市与江河的重逢

6.李 岩——水岸“内与外”

7.冯 凡——重庆嘉陵江水岸再生设计与实践

□ 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创新论坛(23日上午)

主持人李存东

1.李 雄——以古鉴今、传承发展

2.朱育帆——设计与心态-传承观的围城困境

3.史丽秀——风·物

4.王其亨——从“景”的概念说起

5.贺风春——国际语境下苏州园林的传承与发展

6.林广思——探寻岭南庭园的现代主义

7.鞠 珩——金鸡湖-景观空间的改变与演变

8.韩炳越——遵史溯源·一脉相承-北京大运河系列规划工作思考

9.毛永青——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田园设计(23日上午)

主持人郭海鞍

1.吕品晶——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乡村改造实践

2.王维仁——不只是地域主义一种城乡策略

3.谢英俊——居民能参与的“装配式建筑”

4.黄文亮——营造大气田园为先导,积极推进有机村建的华北村落再生

5.王 竹——乡建经营与永居

6.刘国沧——从「嵩口模式」与「洛阳工作」谈复层脉络

7.孟凡浩——与日俱新 回归自然

8.苏 童——乡土再造-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乡建实践及理论探索

□ 第二届Active House主动式建筑的本土化论坛(23日上午)

主持人冯金龙

1.赖 军——限定与创造

2.李 铮——中衡设计集团研发中心的绿色健康实践

3.方云飞——建筑设计的主动性思维

4.李亦农——追逐.捕捉—光的力量

5.陈荣锋——突破边界-青岛胶东机场T1航站楼规划设计

6.郭成林——建筑的“智商”

7.陈卫新——结合实际项目案例浅谈绿色三星及健康三星建筑的设计及技术运用

□ 城市的转型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升论坛(23日下午)

主持人崔愷

1.王 辉——“一栋厂房,一座宫殿”天津京杭大运河创想中心

2.薄宏涛——百年首钢的凤凰涅磐,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营造历程

3.何健翔——风景与遗址

4.章 明——叠合生长-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在上海的四个更新实践

5.叶 敏——广州市竹丝岗社区“无界博物馆计划”

6.宿新宝——关照历史与面对当代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保护改造

7.张 杰——存量时代的城市更新与织补

□ 苏州古城复兴建筑设计工作营成果汇报交流会(23日下午)

□ 乡村建设与装配式住房论坛(23日下午)

主持人叶明

1.李兵弟——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认识和路径思考

2.张明祥——乡村新民居的传承与发展探索

3.宋 兵——中国乡村建筑的实践与创新模式

4.秦 振——PC结构体系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5.杨迪钢——装配式建筑在国外乡村的应用

6.张博为——乡村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的探索

7.孙维理——NALC体系在乡村建筑中的研发与实践

8.倪 竣——装配式木结构村镇建筑案例分享

□ 绿色建筑设计论坛(23日下午)

主持人张彤

1.张伶伶——大空间建筑绿色设计的腔体导控技术

2.刘丛红——目标导向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方法框架与案例研究

3.韩冬青——具有气候适应机制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

4.景 泉——京津冀地区寒冷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为例

5.袁 镔——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创新

6.沈 迪——突出文脉特点的绿色建筑评价探索

7.丁沃沃——传统营建理念引领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索

8.崔海东——河湟建构、绿色示范-西宁市民中心

9.孙诗萌——基于建筑文化传承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研究进展

□ 建筑师负责制与全过程咨询的应对论坛(24日上午)

主持人柳澎

1.张 燕——能力与目标-建筑师负责制设计管理模式下建筑师执业水平的提高

2.汪 克——清华惟邦营造法-一种过渡时期的中国建筑师负责制

3.邓晓梅——建筑诚信生态圈-支持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的风险保障体系

4.奚 悦——基于设计总包管理模式下的设计进度管控

5.夏 冰——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发展策略思考

□ 本土文化语境下的园区创新与重构论坛(24日上午)

主持人李钊

1.周 恺——(题目待定)

2.刘晓光——产业园区设计启示录

3.薛 峰——文化·环境与共生

4.董霄龙——高技术产业园区空间形态析微

5.HEUNG SOON LIM——韩国科技园区和新城市规划设计的介绍及新概念

6.李 宁——产业园设计的文化自觉

□ 后工业化中的室内设计(24日上午)

主持人季春华

1.周燕珉——装配式厨卫空间的现状问题及国外经验借鉴

2.王炜民——建筑与室内装配式装修的设计与策展

3.王平山——装配式全装修部品部件与技术应用调查

4.郭晓阳——地铁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

5.李 桦——住宅内装工业化设计方法与应用技术

6.陆少波——日本木结构建筑的室内外一体化方法-从传统文化审美到当代技术工业化

7.曹 阳——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装配化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 现代钢结构建筑设计与建造论坛(24日上午)

主持人吴学松

1.陈晓明——建筑钢结构数字化建造集成技术研究

2.秦 凯——北京大兴机场钢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及施工实现

3.杨晓毅——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钢结构安装技术

4.尹卫泽——钢结构建筑结构体系及工程应用

5.赵伯友——设计在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 计算性设计论坛(24日上午)

主持人孙澄

1.Shinsuke Kato(加藤信介)——Revie of Airflo and Transport Analysis in Building using CFD and Netork Model

2.Rudi STOUFFS——Rule-based Computational Design

3.孙 澄——面向人工智能的建筑计算性设计探索

4.徐卫国——打印建筑未来

5.李 飚——让算法从设计走进现实

6.杨 滔——多尺度的数字化空间设计

7.邱信贤——新媒体设计与建筑构思

□ 寒地建筑论坛根植于寒冷地区城市建筑的「同生共进•和而不同」(24日上午)

主持人陈剑飞

1.梅洪元——繁而至简、协同共生-冬季城市建筑创作思辨

2.刘玉龙——语境的多义性

3.宋晔皓——寒冷地区的可持续设计实践

4.张鹏举——适者生成

5.王中军——南极科考站建筑设计介绍

6.崔 岩——市井肌理的嵌入与营造

□ 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论坛(24日上午)

主持人罗多

1.胡润青——BIPV政策演变、发展与前景

2.罗 多——建筑光伏系统标准与标准化研究

3.施正荣——光伏和建筑一体化的新探索

4.张文健——对BIPV实施过程的几点认识

5.殷新建——高性能薄膜太阳能技术、产业化及光伏一体化应用

6.金 浩——晶体硅组件外观与效能结合的建筑光伏解决方案

7.刘 谦——设计是BIPV发展的引擎

8.梅晓东——光伏建筑一体化关键技术探讨

9.吴 奔——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助力绿色建筑

10.陈鹏飞——BIPV助力中国工业厂房绿色发展

11.夏爱民——平价时代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商业模式

□ 新时代医疗建筑的理性和多样性表达论坛(24日上午)

主持人许海涛

1.黄锡璆——探索医院建筑绿色发展之路

2.鲁 超——(题目待定)

3.杨海宇——(题目待定)

4.周 颖——BIM技术在医疗建筑策划中的应用

5.张远平——经纬织筑--医疗建筑师的自在思考和理性控制

6.荀 巍——医疗建筑后评估

□ 建筑照明与智能防雷论坛(24日上午)

主持人王晔 汤威

1.姚梦明——上海外滩景观照明提升改造

2.何金良——建筑物雷击现象及雷击过程模拟

3.缪海琳——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室内外照明设计策略

4.陈华晖——超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综合雷电防护技术探讨

5.熊 江——智慧建筑防雷技术的探讨及实现

6.孙成群——论建筑与电气的相辅相成

□ 文物建筑安全防控论坛(24日上午)

主持人邱仓虎

1. ——文物建筑安全防控综述

2.肖泽南——行业标准《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程》简介

3.丁宏军——行业标准《文物建筑电气防火规程》简介

4.张 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评估与消防体系规划实践

5.李宏文——文物消防中火灾报警设施选型研究

6.曹 标——智慧消防在文物建筑中的应用

□ 女建筑师论坛(24日上午)

主持人刘恩芳

1.丁沃沃——(题目待定)

2.蔡 爽——(题目待定)

3.刘 珩——(题目待定)

4.朱 玲——(题目待定)

5.闵而尼——(题目待定)

6.徐智瑩——(题目待定)

7.韩英姿——(题目待定)

□ 业主总师论坛(24日上午)

主持人史亚雷

1.万友吉——都市娱乐目的地-欢乐海岸产品线开发策略研究

2.窦 志——从建筑设计一体化谈甲乙方关系

3.郭宏光——科技升级绿色生活

4.闵盛勇——甲方视角下商业地产开发中甲乙方设计师协作模式初探-以购物中心为例

5.高羚耀——白银时代产品标准化的模式和逻辑

□ 从策划到运营的全过程美丽乡村建设(24日下午)

主持人彭锐

1.张 彤——大仓营造基于历史叙事和乡土建构的乡村复兴实践

2.郭海鞍——从一座房到一个村的渐进改变

3.梅 静——从听松书院到听松社区-我的乡土耕耘记

4.周 凌——地域文化与乡村空间重建

5.沈 钺——以设计之名介入美丽乡村

6.温 婷——乡村文旅融合创新发展项目

□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设计理念分享沙龙(24日下午)

主持人章明

刘家琨——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 蒯祥纪念园学术沙龙(24日下午)

□ 绿色建筑与BIVP学术考察(24日下午)

(四) 同期活动(21-25日)

□ 同期学术展览(21日-25日)

□ 会员之夜暨颁奖典礼(22日18:30-21:00)

□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届四次理事会会议(21日19:30-21:00)

□ 全国(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工作会议(21日15:30-17:30)

□ 中国建筑学会二级组织工作会议(23日19:00-21:00)

□ 《建筑学报》编委会工作会议(23日17:30-19:30)

□ 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筹)工作会议(22日14:30-16:30)

□ 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作会(22日17:00-18:00)

□ 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23日18:00-20:00)

□ 室内设计分会理事工作会议(23日16:00-18:00)

□ 建筑模型博物馆发布沙龙(23日18:00-19:30)

□ BIPV沙龙(23日20:00-21:30)

□ 小城镇分会换届会议(23日20:30-22:00)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建筑学会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单位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五、参会报名

(一)报名方式会议采取网上在线报名方式,中国建筑学会负责受理代表报名工作。

pc端http://2019.chinaasc./exhpro/site/index?fair_id=335

手机端http://2019m.chinaasc./fair-detial.html?id=335

(二)报名时间网上报名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17日17:00。根据协议酒店的要求,2019年5月8日之后报名的参会代表,不能保证入住大会预订的5家协议酒店(附件1)。

(三)会议费用及发票事宜

1.参会代表需交会议注册费。

2.费用标准个人会员1800元/人,非会员2000元/人,学生1000元/人,团体会员单位5人以上集体报名1600元/人。

3.缴费方式按网上注册要求完成费用支付。现场缴费不支持现金和刷卡支付方式。网上注册系统关闭后,已缴纳的会议注册费不予退回。

4.发票事宜请参会代表准确填写发票信息,并在会议现场领取发票。

(四)入会申请非会员入会请登录学会网站.chinaasc.在线申请。

(五)本次会议记入注册人员继续教育选修课20学时。

六、住宿安排

(一)大会预订毗邻苏州市太湖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的多家酒店(详见会议官网http://2019m.chinaasc./fair-detial.html?id=335)

供参会代表入住选择,请参会代表自行联系预订,城际交通与住宿费用自理。指定酒店与主会场之间有摆渡车负责接送与会代表。

(二)特邀嘉宾和会议工作人员入住苏州市太湖国际会议中心。

七、会议报到

参会代表报到时间为2019年5月21日,大会在太湖国际会议中心和指定的5家酒店均设报到处。

八、联系方式

中国建筑学会2019学术年会会务组

会议注册张和平 电话010-88082231,

电邮zhanghp@chinaasc.

学术咨询夏 楠 电话010-88082243,

电邮xianan@chinaasc.

财务咨询蒋建琴 电话010-88082232,

电邮jiangjq@chinaasc.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