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的价值之谜(斯密价值悖论)
斯密的价值之谜》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们往往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而忽略了他们不想看到的。”这句话用在今天的汽车市场上,同样适用。一款车好不消费者自己心里有数,不能因为销量好就盲目吹捧,也不能因为销量不好就否定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销量不好的车型,究竟哪些是是不被消费者认可的。下面这四款车,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你买车的时候,看到它们的销量很好,那就要小心了,因为它们可能是被冤枉的。
◎郑渝川(书评人)
“经济学之父”“伦理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记不少。英国国会议员、伦敦大学哲学博士、牛津大学万灵学院访问学者、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理事杰西·诺曼所着的《亚当·斯密传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一书,可以从有关斯密的各种传记版本中脱颖而出。
传记的首要要求就是忠实事实,哪怕是有助于塑造传主形象,却缺乏足够证据支撑的传言或可疑说辞,也不能自动采信为依据。而且,因为通常只有名人尤其是英雄人物才会被他人立传,所以撰写者很容易形成“粉丝情结”,这就难以保证客观。至于思想家、经济学家或哲学家等细分领域专家的传记,要比其他名人传记更难,因为需要把握传主思想、理论水平以及所属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
如前述,斯密的传记不少,但除了学院派风格的传记(主要评述斯密的经济学、伦理思想),其他许多都没有摆脱“粉丝情结”,并且在介绍斯密的经济学思想时,仍然囿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主流经济学观念,即将斯密描绘为一个反对政府干预、宣扬市场绝对有效、绝对化市场分工的“斗士”。
《亚当·斯密传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这本书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斯密及其思想、理论的本来面貌。书作者指出,斯密本人从来不是所谓的“市场万能”论的倡导者、支持者,也没有将市场、市场自由神圣化,而是强调市场“具有公共和私人的功能;可能需要监管来确保其有效的和有竞争性的运作”,监管本身也有成本,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制度建设不健全的情况下,市场及其俘获的市场完全可能勾结起来,形成一种最坏的裙带资本主义——亚当·斯密生前尽管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大商人有着非常好的私交,却非常勇敢、公正的站出来,尖锐批判裙带资本主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世纪以来,一些宣称自己是斯密思想传人的经济学家,恰恰以市场绝对有效的观念为据,为裙带资本主义辩护。
书中还指出,斯密的经济学本质上是经济平等主义,强调巨大的不平等不仅不会激励经济增长,反而会对经济增长造成破坏。书中指出,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如果是高度的贫富分化,将是不可接受的,而全球化赢家补偿输家也不够——因为受到全球化发展影响,出现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的国家和地区,许多民众没有能力过上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生活,不能获得充实工作、个人尊重。所以,要建立可持续的全球化新秩序,就必须注重让全球各地的民众在当前和未来技术背景下,获得自我实现的空间和能力。书作者甚至论证了斯密的经济学对于马克思开创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面影响,以及二人在社会平等观念上的一致性。
拨开迷雾,斯密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亚当·斯密传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一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与其他版本的斯密传记相似,主要介绍斯密生平,而第二部分则着眼于对斯密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以期打破俗见。
书作者认为,斯密在大约40年的时间里建立了自己的“人的科学”。这是借鉴和延续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建构的知识体系,以及许多基本假设。斯密还在很多方面继承了休谟的思想和牛顿的研究方式。也就是说,斯密对于市场和人的不可预测性保持了足够的敬畏,因而他的作品中很少就经济发展给出预测。《亚当·斯密传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书中还指出,斯密的作品中包含了进化论的观念雏形。这并非猜测或者说给斯密“贴金”,达尔文自己也曾指出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思想家的成果的基础上。
怎么理解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呢?斯密的全部着作中,只有三次提到了“看不见的手”,也从没有颂扬市场带来的影响。具体的语境是,斯密认为,公开竞争和资源交换的市场可以发挥类似于自然选择的作用——达尔文正是领会到了“遗传变异”。这个思想成果的提出格外重要和珍贵。因为斯密身处的18世纪,当时的英国也好,其他国家也好,大多数人从事农业劳动,而企业多数是规模不大的个人、家庭、小型合伙企业;当时的银行自己发行货币,还负有无限责任。斯密基于当时并不发达的商品经济和金融基础,概括得出了可以很好解释乃至21世纪的经济秩序,确实令人钦佩。
书中强调指出,《国富论》是以《道德情操论》为基础的,斯密也并不像后世的许多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推崇自私自利。确实,《国富论》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商业和资本积累的合法性,但这必须服务于他所说的“人的科学”、人的利益。事实上,斯密对物质财富的价值保持了很明显的怀疑态度,而“在富人和穷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的本能和理论几乎毫无例外地站在了穷人一边。他所谴责的措施,都是用于限制穷人而不是富人的”。尽管斯密的思想很大程度上不同于马克思以及21世纪的斯蒂格利茨、《21世纪资本论》,却有着相似的内核。
这本书也强调,斯密并不具有所谓的反政府倾向。事实上,很多经济学家加诸在斯密身上的“自由放任”标签,本身是重农主义者的发明,斯密不仅本人从来没有用过这个词,而且坚决反对重农主义以及重商主义。斯密认为政府可以发挥很广泛的作用,不仅是履行国防和司法等职能,还有促进商业和教育的发展,承担公共工程、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和支出,以改善大众福利。
应当进一步打破对斯密的误解
《亚当·斯密传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书中分析了斯密之后,经济学这个学科在两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演化,并指出,后世的经济学家从斯密思想中错误的提炼出“理性经济人”这个概念,并发展出诸如“有效市场假说”等推论,从而使得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存在本身的缺陷。
“有效市场假说”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们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而根据此假说,金融资产的价格就应该总是正确的,也就不可能存在资产价格泡沫。正是基于此,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就建议完全废除央行。根据“有效市场假说”,金融市场在收集和传播信息以及有效配置资本方面,其能力是无与伦比的——格林斯潘正是长期消极履行美联储主席的调控职责。
说起斯密对市场的看法,必须指出的是,“他并没有把市场机制偶像化,也没有把市场交换看作解决经济弊端的灵丹妙药”。书中以斯密严厉批判英国和北美的奴隶制为例,指出了斯密的市场观内嵌于社会之中。事实上,斯密很清楚,“人为扭曲的高利润会带来经济和道德上的危险”,与公共利益相悖。他的话没有马克思那样尖锐,但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斯密也意识到,从来不存在完全自由的市场(完全不依赖任何外部规则和监管的市场),因为需要政府和法律来保障产权“是明确、公开和可强制执行的”,而法律的存在,才能让知识产权成为可能。基于斯密对奴隶制不加掩饰的批评,我们有理由相信,许多经济学家鼓吹童工合法化、身体器官甚至代孕交易的合法化,完全是对斯密思想的无知解读。
书中指出,斯密本人对于市场的看法相当明确,那就是动态的、复杂的、会出错的。斯密通过对玉米、劳动力、汇票等具体市场的研究清楚的意识到,不能将所有市场都看作按照单一的平衡机制来运作的市场,所以不同行业、市场领域推行不同的管制、调控、规则,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市场本身在发展变化中,还需要不断更新基础设施,受到市场参与者的心态状态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动物精神”的影响),斯密都曾意识到这些要点,所以他强调的是,“市场构建的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秩序,而是一种被创造和建构的秩序——一种能影响和塑造其参与者的秩序”,最终哺育和提升社会价值、道德价值。
美式资本主义,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还是裙带资本主义?
美式资本主义并不限于美国一国,很大程度上覆盖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依照美国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策框架发展的经济体,如英国。
《亚当·斯密传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书中指出,美式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去监管,并将防止渎职和滥用的监管政策错误的用于限制竞争,保护既有参与者并阻止新的参与者。“国际银行业受益于大量新的和日益复杂的规则而蓬勃发展,这些规则造成了权力和信息的不对称,为内部人员所利用”,为此,在美国等国家发展出很强的游说力量。这种情况下,美国等国家的银行业、投资银行即便出现了运作问题,甚至诱发了金融危机,也可以以“大而不能倒”的逻辑要求国家为其埋单,这事实上就是一种变相的抽租。
书作者认为,美式资本主义尽管不同于19世纪的强盗资本主义、寡头垄断,却同样属于裙带资本主义。那些反对监管、为银行业鲁莽冒险辩护的经济学家,尽管言必斯密,却都回避了斯密在着作中对裙带资本主义的猛烈批评,指出这些人“他们的利益与公众的利益从来就不完全相同,他们一般都有欺骗甚至压迫公众的动机”,一旦有机会,就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压制竞争。
事实上,斯密曾经全面的分析了裙带资本主义,并提出了寻租的概念,还指出市场中的参与者之间可能存在信息和权力的不对称,谴责那些协作起来妨碍竞争、串通定价的银行家好商人。斯密还分析过委托人与代理人脱节的问题。
,《亚当·斯密传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比较好的再现了斯密思想的全貌,澄清并批驳了后世经济学家对于斯密思想的简化、讹传,指出斯密思想迄今为止仍然极具活力。“我们需要为我们的时代制定一个新的总体叙事。我们需要更好的公众理解框架、更好的解释、更好的共同身份”,而这就需要“回到经济现代性的黎明,回到亚当·斯密本人”,去检视一个作为平等主义者的、道德主义者的、强调公正和公平的经济学之父、伦理学之父。
作者简介
郑渝川资深书痴,买书如山倒,“剁手”频率高。书评、时评作家,现居成都。千余篇书评见于《深圳特区报》《信息时报》《广州日报》《上海证券报》等国内多家报媒。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