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字什么号什么(杜牧字什么号什么号称什么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30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杜牧字什么号什么,这样的名字不是一般人能用的。他的父亲却不这么认为,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就给他取了一个“白居易”的名字字,意思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家。白居易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一生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并且在唐朝的时候,他的诗歌被被选入了小学课本,可见他的才华有多么出众。

01

我叫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人们把我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说起来,我和杜甫还有一些家族渊源我的爷爷杜佑是杜甫的族侄,他曾经当过宰相,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而我的古诗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我喜欢在叙事的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此一来,诗歌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字载体,它可以记录自己感受,还可以是针砭时弊的工具。

02

我在23岁时,写下了《阿房宫赋》。万万没想到,这篇文章帮助我成为了唐文宗大和二年的进士。

这一切,都要从那场不同寻常的晚宴说起。

那天夜晚,崔郾奉命来到洛阳,主持进士考试。这个名字你们可能不熟悉,在当时可是大唐的人事部副部长。当地所有的教育官员都来到了晚宴,宴席上高朋满座、弦歌不绝。

正当酒酣耳热之时,有一位老朋友来看望崔郾,他就是文坛泰斗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的吴武陵。

吴武陵虽然骑着一头毛驴来看望崔郾,可是崔郾丝毫不敢怠慢。寒暄之后,才知道原来吴老是想推荐一名考生,推荐这名考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写下了一篇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的《阿房宫赋》。

没错,就是我在23岁时写下的、劝诫当朝统治者的吸取历史教训的《阿房宫赋》。

激动的吴老甚至念出这篇文章给崔郾听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崔郾看到这篇豪放的文章也十分激动,和吴老共同吟诵了起来。随后,吴老借此大力推荐我为本次考试的状元,不过因为状元已经内定,最终将我评为了进士。

这一结果令我意外,我写《阿房宫赋》的本意,是希望当朝统治者不要再重蹈秦朝的覆辙,尽管我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似乎气数将尽了。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03

我对政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以我一人的力量似乎也无力回天。

也许是放纵自己内心的无力感、又或者是生来性格的不羁,我一生放荡、喜爱美人、常常流连于青楼。

人们常常从我的诗歌里,找出我迷恋美人的证据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我要离开扬州,赴长安任监察御史时写下的诗,唉,我舍不得离开扬州,也舍不得离开这些美丽的女子们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我时常也会感慨万千,这首《泊秦淮》便是我夜泊于秦淮河,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歌曲,触景生情写下的诗歌。

达官贵人们在此留恋美色、不问政事,如今国势已经衰微,我心中的万千愁绪真的不知如何排解。

04

除了美人,我一生中最念念不忘的便是扬州了。

我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离开了扬州去长安,此时的长安正是秋天,万物萧条、一片肃杀之景。

我想起了江南,即使是深秋,草木依然没有凋落,风光也依旧旖旎秀媚。如此对比,让我对扬州的怀念更深了。

于是我提笔写下了一封信,遥寄给我当年在扬州的旧友韩绰,在信中我写下了对扬州美景和美女的思念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那二十四桥的明月映照幽幽清夜,我的旧友啊,不知道你此时正在何处教别人吹箫啊?

05

我的一生看起来令人艳羡,既是一个官N代我的父亲杜从郁,官至太子司议郎,正六品;祖父杜佑,历任几朝宰相,是唐朝著名史学家;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

在外人看来我也颇具才华,无论是《阿房宫赋》,还是已经成为清明节代表诗的《清明》、亦或者是写于古赤壁战场的《赤壁》……我被称为“小李杜”,或许也能说明一二。

我流连于花间,我也知道,我的内心深处,依然有无法排解的空虚和迷茫。

而这种空虚和迷茫,伴随了我的一生。

你们相信吗,人在临死前是有感应的,四十九岁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将要离开人世,于是我给自己写下了墓志铭。

可是我的一生,连自己都没有参透,我又如何能写下令自己满意的墓志铭呢?回顾我的一生、似乎格外精彩,最终落笔写下的文字,平平无奇。

这或许是冥冥中的返璞归真吧。

杜牧(803年-852年)

生平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杜樊川,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803年,杜牧出生,由于在家族中排行十三,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

825年,杜牧作出《阿房宫赋》。

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

835年,杜牧三十三岁,由扬州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

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

844年,杜牧四十二岁,迁池州刺史。

848年,杜牧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850年,杜牧被升为吏部员外郎。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

852年,杜牧在冬天病重逝世。

代表作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名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人物关系

父亲杜从郁

母亲不详

弟弟杜顗

妻子裴氏(为郎州刺史裴偃之女,死于杜牧之前)崔氏(南陵名家之女儿)

朋友李商隐、韩绰

引用文献

1.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

2.师长泰.论杜牧咏史七绝的艺术特色.《人文杂志》,1986

3.冯霞.浅析杜牧绝句的艺术特色.《林区教学》,2010

感谢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诸葛学堂”!

特别声明此文为“诸葛学堂”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