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是哪国人?麦哲伦是哪国人他最大的贡献
麦哲伦是哪国人?他的祖籍是哪里?为什么他会出现在马六甲海峡?这些问题都是困扰世人的谜团。,在历史上,有一个人却可以轻松解答这些问题,他就是李鸿章。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领袖,曾创办北洋水师,并担任直隶总督。在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鸿章的一生中,有两件事让他终生难忘,一件是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另一件是收复新疆。
中华民族曾创造无比辉煌的文明,一度领先世界数千载,仅仅只是在大航海时代到来后中国才逐渐被西方反超。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抨击在大航海中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都是一群海盗,可就是这群海盗开启了人类全球化的历史,他们屠杀印第安人,但也是他们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因为这段历史,西方人可以拍出《加勒比海盗》——他们并不讳言自己的祖先曾是海盗。其实在明代中国也曾诞生过一位不亚于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德雷克等殖民者探险家的海洋王者。
说起来这人真是一位传奇人物,那么他究竟传奇到什么地步呢?《明史》中对他的名字的记载居然有两个版本一个叫王直,一个叫汪直(据说一为真名,一为化名,也不知究竟哪个是真名,哪个是化名)。关于他的出生也流传着一个相当传奇的故事明朝弘治十四年即1501年的4月3日徽州歙县雄村有个产妇生下一个孩子。据说孩子即将出生时产妇突然梦见一颗大星星从天上直冲下来,瞬间光芒无比。吓得睁开眼睛后孩子已呱呱坠地。再探头瞧瞧窗外,却惊见外面大雪纷飞,本来春意盎然的时节,花花草草竟全结了冰。
这位骨骼精奇天赋异禀的孩子渐渐长大后成为了歙县一个混混手里有三五个跟班,卖过私盐打过架,啥赚钱干啥,违法也干,但干来干去都是穷的叮当响。直到三十九岁那年,偶然听母亲说到自己出生时的奇特景象,却是立刻想开了我是要干大事的人啊,还在这里胡混什么?果断拉着同伙一口气跑到广东干大买卖——走私去!
嘉靖朝秉持明太祖遗训海禁政策分外严格——片板不得下海,商品经济发达,海外需求旺盛,西方殖民者和东洋人都没闲着,都想来中国发财,于是汪直立刻挽起了东南海盗集团许栋团伙柔软的双臂,开始干起走私生意。汪直的业务是把生硝、硫磺和丝棉之类的土产运往日本、泰国等地。1543年汪直第一次抵达日本种子岛。日本史料记载日本人看到这艘不知从何而来的大船,非常纳闷。船上的人里有一个叫五峰的大明儒生通过笔谈的方式告诉日本人他是从西南来的外国商人,从此汪直开始经手与日本的贸易,日本正在爆发诸侯混战对各类军火需求旺盛,汪直迎来了事业旺季。正是经由汪直之手火绳枪才传播到日本,汪直在日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好景不长,汪直的老大许栋流年不利,遇上了一个猛人,朝廷派来了一个叫做朱纨的官员做浙江巡抚兼提督浙闽两省海防军务。这位朱巡抚上任第二年就把许栋团伙端了,并且直接用石头将港口堵塞,把岛上的住房和妈祖庙等建筑付之一炬。混战中海商首领许栋落荒而逃,后来被明军抓获,被朱大人一刀宰了。俗话说蛇不可无头,剩下的海盗团伙们决定寻找新的老大,汪直平日里果敢练达,海盗们就一致推举汪直成为新的老大。
汪直成为老大之后对手下的海盗进行军事化管理对日常作息和出行打仗全部颁布了严格的纪律,一改昔日海盗们的闲散作风和土匪习气,并且竖起了大旗号称为五峰船主。刚好这时由于猛人朱纨执行海禁政策执行得太狠——老虎也要打,苍蝇也要拍不止打海盗,海商一样不得好死。所以很快朱巡抚被一大群有相关利益的官员参倒,而在浙江福建海面就靠着这些走私商和海商手里讨生活的普通人民而言朱大人实在恐怖,于是朱巡抚在更多人的排挤之下干脆自杀。自杀的时候还哀叹“纵天子不死我,大臣且死我,即大臣不死我,闽浙人必死我。”
少了这个铁腕巡抚,不畏强暴的人总归有人在。汪直仍然带着自己的武装团伙,纵横海面,在流年不利时还上岸抢劫,违反海禁政策走私不说,还敢拿家伙打打杀杀。汪直的海盗集团除了沿海贫苦居民之外还大量日本的破落武士,他们在历史上还有另一个名字——倭寇。汪直成了大明朝的眼中钉肉中刺,这个刺实在难拔。汪直手下的海盗战斗力很强悍,经常打得官军抱头鼠窜。不过大明朝也有能打的——这人叫俞大猷。嘉靖三十二年俞大猷率精锐舰队奇袭汪直老窝烈港,一场硬仗打下来,汪直集团鸡飞狗跳。汪直一看势头不对,立刻逃跑。
随着大明王朝加大了对东南海商集团的打击力度,汪直转而前往日本发展——当时的日本正值战国乱世各地领主割据一方,谁也没闲工夫搭理远道而来的汪直,于是汪直趁机做大——在日本松浦津上岸,很快在日本的五岛建立了基地。当地领主不仅不认为汪直此举是侵占自己的地盘,反而十分热烈地欢迎汪直的到来,因为他可以从汪直手中获得最新式的火绳枪,这对身处战国乱世的一方领主而言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于是汪直给自己起了名号“徽王”,占住的地盘叫“宋国”,大摇大摆在日本称王称霸。他不光来回在大明、日本和西方人之间倒腾走私生意,还把生意做到了东南亚。汪直在日本广泛招募武士充当自己的打手,当时的日本正处战国乱世,各个诸侯大名之间打成一锅粥,很多失意的武士便都跟着汪直讨生活,而汪直本人出手阔绰,能体恤下情也深得来投奔的日本武士的拥戴。以此而言认定汪直为汉奸的言论就难以成立——他并没投靠日本人背叛自己的祖国,他和大明王朝之间的争执纯属开放贸易和闭关锁国之争,至于他麾下的日本武士都是主动投奔他的,而不是他投靠了日本人。换句话说在汪直集团里中国人是老板,日本人是马仔。
如果汪直是一个欧洲人就会被后人奉为伟大的殖民开拓者,可他是一个中国人,偏偏又身处中华文明有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向闭关锁国故步自封转型的年代,而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尽管在他自己看来自己从来就不是海盗、倭寇、汉奸,他一直争取推动明王朝主动开放贸易,与此他一直积极配合明王朝剿灭那些真正为祸海上的倭寇势力。事实上他从未主动攻打大明沿海州县,每次攻打州县几乎都发生在明军对其追剿之后,严格意义上这并不是一种劫掠行为而是报复行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胡宗宪深知汪直和其他海上势力的不同之处,极力主张对其进行招安以安定东南海疆。自以为配合官军剿灭海匪有功的汪直信以为真地上岸和胡宗宪谈判,殊不知在朝廷眼中无论你是否曾有劫掠为祸百姓的暴行,单凭你手中有一支不受朝廷节制的武装力量就犯了大忌。就在汪直和胡宗宪谈判的过程中杭州巡按王本固突然发兵逮捕了汪直,之后嘉靖皇帝下诏处决汪直。
汪直至死也不肯承认勾结倭寇入侵之罪——他当着胡宗宪的面历数自己剿贼的功劳后仍祈求皇上开放海禁,并承诺“效犬马微劳驰驱”,愿为朝廷平定海疆。胡宗宪也深知汪直并无勾结异族为祸地方之举,之所以要杀他完全是因为朝廷忌惮他的势力做大做强。缺乏政治敏感性的汪直竟天真地以为自己是被冤枉的,胡宗宪会替自己伸冤。混迹官场多年的胡宗宪尽管一直主张招安汪直,但在现实面前他知道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他还是只有执行朝廷斩杀汪直的命令。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汪直作为失败者在死后被描写成大奸大恶的海盗、汉奸——客观而言汪直和当时东南海疆的其他海洋势力一样都不是绝对干净的,打家劫舍的事也并非没干过;在此之外,他还有着开拓海外贸易、弘扬华夏国威的另一面却一直被人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