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新现金消失之谜(康得新122亿存款消失)
康得新现金消失之谜,以及康得新财务造假背后的资金链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康得新的股价,也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在此背景下,公司董事长钟钟玉、总经理李晓明等高管相继辞职,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在今年4月,康得新的控股股东康得集团也发生了变更,原实际控制人钟玉将退出出董事会,由李晓明接任。,公司还有多位高管离职。
1、康得新事件严重还是康美药业事件严重?
康美是财务主动造假,资金是虚构的,康得新是资金被集团公司挪用,性质完全不一样
两个都是曾经的高估值白马股蓝筹股,造假真是让人大跌眼镜。A股要健康发展,必须严惩康美,康得新,让做假帐的坐穿牢底。如果只是顶格处罚60万那跟放屁一样。
昨天听一个朋友说这几天买了康美药业,还赚钱了,真让我感到股市的神奇!
最近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和康得新存款消失事件刷屏,不禁让然感叹,有些财务造假太没底线了。股民好像习惯了这种现象,两只股票竟然都出现涨停,可见有很多人只追热点,不关注上市公司的情况。这说明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股民,都是不成熟的。
这两个事件前后间隔时间不长,又都涉嫌财务造假,那么,两个有什么区别呢?哪一个更严重一些?对股民来说有什么启示呢?
康美药业事件性质更严重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初步判定康美药业有“三宗罪”一是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二是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
从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出,康美药业问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
一是,性质相当恶劣,既涉及财务造假,又涉嫌违规操纵股票;
- 二是,康美药业造假时间比较长,时间可能要追溯到2016年之前,甚至更长;
- 三是,康美事件波及范围广泛,除了康美公司外,相关审计单位、会计单位、公司高管、独立董事等等可能都难逃其咎。
康得新事件需要等待调查结果
康得新事件尚无调查结论,虽然也存在公布数据与实际账目不符的现象,,资金应该是可以追溯的,只是存在通过关联账户转移资金的情况,接下来的调查需要证实,有无其他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如果资金被挪用,资金的去向和造成的后果如何,是否涉嫌违规或造假。
结论
我认为,两者相比,康美药业要严重得多,主要表现在资金额度大,涉及账目多,历时时间长,参与人员广泛,主观意愿明显,存在监督缺失的情况。
提醒一下,对投资者来说,一旦发生上市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的情况,这样的股票一定要远离,千万不要去博傻。
在股市上,无论您是出于投资还是投机的目的,都是建立在上市公司诚信的基础上,如果上市公司造假,炒股就失去了判断的依据。
2、谁能给说清楚下,康得新122亿现金究竟在哪?
,我们要知道康得新的事件为什么会爆发
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概括,康得新说自己很有钱,账目上资产非常多,却付不起一笔将近15亿的负债,于是受到了市场,股东,甚至管理层的关注!
在2019年的1月15日和21日这两个时间点里,康得新的两笔2018年超短期融资券(18康得新SCP001)的付息兑付日。而2019年的1月15日和21日两个SCP001与18康得新SCP002相继违约,这两笔违约债券本息合计只有15.63亿元。
而康得新在2018年的业绩报表上,却显示着账户上躺着将近150亿左右的资产,那么这个时候就出现另一个疑问,你有150万的资产,居然付不起一笔15亿的债务,那么到底是不是“假有钱,还是真忽悠”呢?
,事件爆发!康得新回复,122亿的资金在北京银行账户里,北京银行作出了回应,您的北京银行余额为零
根据公司披露的2018年年度报告,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53.16亿元,其中122.1亿元存放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
a、公司2018年度用于经营的资金需求量维持在50-60亿;
b、公司光学膜二期已于2017年陆续投产,为该等项目运营做资金储备;
c、公司为筹备海外布局,包括并购及海外合作进行了提前资金储备
根据北京银行的回复则是““银行存款该账户余额为0元,该账户在我行有联动账户业务,银行归集金额为12209443476.52元”。”
截止目前ST康得、康得新光电、康得菲尔、康得新功能等多家康得投资集团下属公司加入了上述《现金管理合作协议》。ST康得及其子公司在北京银行西单支行共有4个银行账户,其中,ST康得、康得新光电和康得菲尔的账户均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而被多家金融机构申请冻结,仅有北京康得新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的账户没有被冻结。
根据《现金管理合作协议》,账户资金集中采取实时集中方式,当子账户发生收款时,该账户资金实时向上归集,子账户记录累计上存资金余额,当子账户发生付款时,自康得投资集团账户实时向下下拨资金完成支付,扣减该子账户上存资金余额。账户余额按照零余额管理,即各子账户的资金全额归集到康得投资集团账户。账户实际余额指子账户实际存款余额,如采取此方式,根据前述零余额管理方式,子账户均会显示为零。上市公司ST康得新有122亿在账上,但按照这个联动账户的设置,钱就会被划去大股东的集团母账户。,我们来用最简单的逻辑和比喻梳理一下,北京银行和康得新目前的关系和这个122亿资金所谓的情况!
其实就是利用了一个所谓的《现金管理合作协议》的漏洞,进行了一个变本套现的把戏!简单的概括就是如下
康得新我这类有一笔将近100多亿的钱,想存在你这里!
北京银行非常欢迎!
康得新我想你给我一笔差不多额度的贷款,让我可以运营!
北京银行考虑了一下,觉得两笔都可以赚到钱,于是答应了,我们得签订一个所谓的协议,甚至这个协议不能让别人知道!
康得新同意了!
于是,双方愉快达成了协议。
其实目前A股市场上确实还有许多大股东左手把上市公司的资产压在了银行,从而右手又问银行进行一个贷款等其他方式的变现!一边是让股民和投资者看到了公司确实还有很强的资金体系,另一边却可以个人利用这笔钱去挥霍去做其他的事!
实际上就是一个抵押和贷款的关系,只是做的更隐蔽,更“龌蹉”了!所以康得新目前还不起这个15亿的债务已经说明了资金链出现了问题,甚至资金链哪一个环节出现了断裂!也许是公款私用了,也许是投资失败了,所以导致了纸包不住火,暴雷了!
所以一切的一切,还是得等待管理层进一步的查明,落实后,我们才能够知道这个122亿的真实资金到底去了哪里!!而银行里的这个12209443476.52元其实只是一个所谓的“影子”!
感谢⭐点赞和关注⭐。更多更好的逻辑期待与你分享!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3、康得新股东会召开在即: 有女股东表示,自己已倾家荡产,对此你怎么看?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实战观点如下
一,康得新的风险。
康得新,曾经是一只白马股,,后面发现这家公司是严重造假的差公司,100多亿的现金在银行,结果说不见了。这样的造假行为,属于自欺欺人,也是严重的欺诈。
康得新的历史最高价是68元,如今只有不到3元,下跌幅度是95%。现在,康得新已经被ST,并且是带星号的ST,意味着有很大的退市风险。
二,康得新的股东大会。
我已经了解康得新的股东大会召开情况,也是一个非常奇葩的股东大会。在会上,康得新高管根本没有悔改之意,依然还是继续忽悠,真是一个无药可救的烂公司。,在股东大会上,也有股东表示买了康得新的股票,已经倾家荡产,因为股价已经跌到低于3元。
三,对倾家荡产的股东,如何看待?
,对于这样的股东,对于这么巨大的亏损,表示同情,觉得这样的投资结果,确实很惨痛。,建议监管部门必须充分调查康得新的造假,并且要更加严厉的惩罚此类公司。
最好,更加重要的是,建议股民需要做好投资的学习工作,不要觉得股票投资很容易,每一笔买入股票之前,都要认真分析公司的基本面,避免掉入康得新这样的陷阱和地雷。,坚持价值投资和长线投资,这是股民必须努力学习的重要目标,如果继续投机和赌博的心态,必将遇到下一个康得新。
我已经推出专栏,欢迎订阅,第一时间,获得牛股!
从白马股变成了垃圾股,这一个转变来得太快,不少股民基本上很难接受。,对于上市公司的表现,确实让人感到失望,而失踪存款至今未有一个明确的答复,上市公司未能够给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导致投资者担忧不断。
如果属于前几年的坚定投资者,长期持股大量康得新股票,这尚且属于长期看好公司前景的坚定投资者,但他们似乎无法想象上市公司会遇到这一个突发黑天鹅事件,从而导致自己瞬间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如果属于近期购买股票,尤其是近期大举买入试图投机赚钱的投资者,实际上存在投机博弈的色彩,而这类投资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理性投资,终究还是需要为自己的投机行为买单。
,对于康得新而言,未来可否给股东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后续证监会立案调查会否出具行政处罚书,将会影响到投资者的索赔进程。不过,曾经的白马股,如今却沦为了垃圾股,却给A股投资者敲响了警钟,A股投资还是需要多加谨慎。
4、ST康得千亿市值仅余90亿,反映了什么问题?
曾经属于A股市场的白马股上市公司,如今却成为了问题股上市公司,市值大幅缩水背后,确实让投资者感到了遗憾与不安。实际上,近年来A股市场黑天鹅风险不少,这些年来不少曾经大白马上市公司却先后遭遇黑天鹅风险,既有会计审核的漏洞问题,也有监管不完善、投资者保护不达标一面,也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隐蔽、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隐蔽行为的风险等。对于投资者来说,股票投资更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尽可能回避问题股、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以及舆论风险股,这些上市公司都是比较容易发生股市黑天鹅风险。
康得新从千亿市值跌落到现在不足百亿,可以说是一个白马股明星的陨落,现在众多股民欲哭无泪,损失比较惨重,本来A股市场就是一个投机氛围非常浓厚的平台,大家一直都十分注意交易风险,不想踩雷,所以有一些稳健的交易者会选择白马股避险,认为白马股整体的基本面比较稳定,不至于出现垃圾股的现象,而且这部分稳健交易者一般的资金量都很大,持股的周期都相对较长,所以说康得新出现一系列问题之后,股民损失是非常巨大的,现在康德新的股票已经不足三元,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康得基甚至存在着退市的可能,那样就会让股民血本无归。康得新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第1点,股票交易存在着巨大风险。虽然在股市中交易都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但康得新事件再一次告诉我们,股市的交易风险无处不在,甚至很多风险都超出了你的认知之外,所以从这件事上一定要吸取教训,对于股票交易的风险提高认识和等级。
第2点,虽然康得新违规违法的成本很低,但市场的用脚投票足以让一个绩优白马股跌落神坛,虽然A股市场并不是以价值投资为基础的,但价值的核心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体现的,一旦失去了最基本的价值支撑,在投机行为中也会走向衰落,也就是说,你连投机的机会都没有。
第3点,康得新的事件表明,A股市场的成熟任重道远,连绩优白马股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就动摇了市场投资者的信心,这样的影响对于A股市场来说是根本性,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就谈不上发展。
感谢评论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如果感兴趣点个关注,分享更多市场观点。
康得新千亿市值缩水到十分之一,还能反映什么问题呢?
反映出股民被坑了。本来看好的白马股,想通过股票赚点小钱的,结果不但没赚到,反而把本金赔的差不多了,这也难怪有股民怒怼记着,嫌负面报道太多,看来确实赔急眼了,股东会上,一位女股东说赔得倾家荡产了!
- 反映出要在A股投资,单用价值投资的理念是行不通的。很多大咖都教育股民要看基本面,要选绩优股,要遵循价值投资理念。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真正在A股投资,学费是免不了的,不能不考虑价值投资,也不能太相信价值投资。
- 反映出上市公司太大胆了。122亿的资金说没就没了,对股东没有一个交代,股东的损失难道和上市公司没有关系吗?从近千亿市值到不足百亿,从白马股到ST,始作俑者是谁啊?现在让记者“背锅”是不对的,该“背锅”的是上市公司及其高管。
- 还反映出,监管必须全过程管理。现在的上市公司,上市前IPO审核要求很严格,出问题后处罚也很严厉,中间好像没人管。大小非减持随意,信息披露随意,财务造假频出。只管理两头缺少中间,等到问题出来,投资者损失已经造成了,想索赔都没有办法,能不急眼啊?
,这种事情反应出的问题太多了,最重要的还是普通投资者的地位问题,如果监管、大股东、高管都是以投资者为中心的,这种问题肯定不会出现的。
5、ST康得122亿失踪,如果查出北京银行违法,股民可不可以要求北京银行连带赔偿?
这个恐怕不可以的。
康得新122亿元资金失踪一案,引发巨大的争议,由于122亿元是存在北京银行的,北京银行对存款具有保护安全的责任,这个存款不是被小偷偷走或者是被人刷卡拿走,而是涉及到关联账户问题。
康得新对于122亿元存款不见了的解释是“公司目前无法确定公司资金是否已经被康得投资集团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要求西单支行向监管机构和市场公开联动账户的全部运行情况。”
上市公司的资金缘何有可能会被大股东康得集团转移呢?
就在于康得投资公司在北京银行西单支行开了个集团账户,然后康得新和一干子公司也在这里开了子账户,接着还签订了一个《现金管理合作协议》,正是这个现金管理协议,成为了康得新122亿元存款失踪的助手,北京银行有提供了占有上市公司资产的渠道的嫌疑。
ST康得解释称,根据康得投资公司在北京银行西单支行开了个集团账户,然后康得新和一干子公司也在这里开了子账户,账户资金集中采取实时集中方式,当子账户发生收款时,该账户资金实时向上归集,子账户记录累计上存资金余额,当子账户发生付款时,自康得投资集团账户实时向下下拨资金完成支付,扣减该子账户上存资金余额。账户余额按照零余额管理,即各子账户的资金全额归集到康得投资集团账户。
非常明显,康得新受到钱以后,康得新账户的钱会自动的向上存入到康德投资公司集团账户,等于是康德投资公司可以自由的使用转移康得新账户里的钱,而不需要通过康得新,实际上就是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的钱没有分开来,是一锅粥。所以康得新认为账户里有122亿元存款,但实际上账户里的钱是没有的。
康德投资公司这种做法是违反了有关规定的,上市公司必须秉承独立性原则,《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18)》68条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应当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非常明显,康德投资公司没有与上市公司的资产财务分开,而是随意可以动用上市公司财务账上的钱,这就造成了风险,康德投资公司可以任意支取上市公司的钱。
作为北京银行是不是要承担责任,为康得新122亿元存款背锅,作为康得新自然希望北京银行承担背锅侠的角色,康得新质疑北京银行违反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18)》中有关规定,把北京银行也追加为被告,承担122亿元连带赔偿责任。
北京银行显然不愿意背负122亿元大锅,北京银行总行表示,北京银行西单支行与康得新订立的《现金管理业务合作协议》,是各方依照《合同法》相关规定,本着自愿、平等原则签署。合同订立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确实北京银行说的也不错,签订合同是自愿的事情,凭啥我来背锅。
问题的关键在于北京银行是不是应该知道签订的现金管理协议有助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一种违法行为,会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目前法律并不明确。所以这一事件的判决会引发法律界、财经界、银行界高度关注。
在作出判决以前,还是尽量的保持观望为好。
利用政策的漏洞,怀着不良动机,沆瀣一气,最终目的就是是祸害人民!我们管理层面大小官员应付责任,还股市一个晴朗的天空!
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应受到严厉打击!追查并收回被侵吞资金,并处商倍罚金!用于补偿一般股民!
6、辅仁药业账上18亿资金,仅有378万可用,到底是何原因?
假如这账上真的有18亿的资金,那么为什么连6000万的分红都无法发出来呢?而实际可用的资金却只有378万元,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财务造假,财务数据不真实。亏损的却是持有辅仁药业的股民们,最受伤的也是它们。
之前根据辅仁药业这家上市公司的披露,在公司账面上都有10亿以上的资金,那么这基本上可以证明公司的现金流充裕,资金情况良好,可是却在最新的披露中显示:公司以及子公司拥有现金总额1.27亿元,其中未受限的资金只有377万,在股市里面,这又是一个“雷”,又坑了不少股民,假如不是这次需要拿出真金白银的6000万元,真的不知道会隐瞒到什么时候,估计之前很多财务都是虚假的。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说到底,还是这家公司不行,实际经营的情况太差,于是在公司的财务上面大做文章,虚假披露公司的经营和利润,这就是背后的原因。
公司需要做账,需要制作一份表面无比好的财务报表,那么该怎么办呢?于是就找到了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而这家还给之前康得新做过审计,除此之外,这家还给一百多家的上市公司做过审计,其中的问题必然很大,值得怀疑。
财务造假一直是股市里面非常常见的情况,是上市公司违规虚假披露财务数据,很多人都认真仔细研究财务报表分析,以此来作为买入和卖出股票的决策依据,可是这一下倒好,财务数据本身就是错误的,无论你怎么研究,结果一定是错误的,买入这样的股票和赌博无异,基本上都会输下去。
我们不得仔细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多的上市公司敢于进行财务造假呢?我认为还是一方面上市公司没有良心和道德,一方面还是因为监管的处罚十分低,即使造假被发现,也不过处罚几十万元,而一旦成功,那么说不定就是一家市值千亿的上市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哪家上市公司还耐心去经营呢?不如造假来得更快。
监管也应该加大处罚,对于财务造假的公司进行严格的处罚,一旦财务造假坐实,那么就罚得公司破产,比如美国的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不仅CEO被判刑24年,还让安然公司全额赔偿投资者损失71亿美元,造假的后果之严重,超乎想象,这样的股市里面,哪一家上市公司敢于造假呢?即使CEO不在乎金钱,也需要考虑一下牢狱之灾吧。
大股东把公司资金掏空了,以后一定要记住,这种控股股东一堆事的上市公司不能碰,注定要掏上市公司为自己买单。
这是又一起康得新式的财务造假,瑞华这次艹蛋了,上次康得新也是瑞华做的会计。上市公司作假,财务审计吃屎的。
之前多期报告,公司账目上一直保持十几亿的资金,这次要分红6000万结果掏不出钱来,一查账,拥有现金总额1.27亿,其中1.23亿是受限金额,只有378万未受限,这下投资者都傻眼了。
财务造假是最大的利空,股民都是看你的财报数据来进行投资的,财报是基石,必须严惩。如果连这些数据是假的,股市连赌场不如,赌场丢骰子,是6就是6,不会告诉你,给你看到是6,实际上是1。
7、证监会启动对于康得新审计机构瑞华会计事务所的调查,你认为会计事务所有责任吗?
是到了该杀一儆百的时候了!对中介绝不手软,离开谁没有不能做的,更何况一个中介呐!
极其恶劣的行为!极其恶劣的影响!不光追究经济责任,主要负责人应该追究刑事责任,故意破坏扰乱国家经济秩序!
8、对公账户资金变为零是什么原因?
对公账户为零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1.公司处于清算阶段,对有息负债及或有负债进行变现清偿,那么货币资金部分自然优先划走;2.公司与银行签订了现金管理协议,在每日下午业务结束后会对当天账面余额自动转存通知存款或对公现金管理类理财。之前北京银行和康得新之间货币资金对账不符,其中一项就是拿这种开放式理财说事儿。我是林奇,一名银行资管业的财经原创作者,欢迎朋友们提问各种财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