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塔之谜完整版,中国古塔大全书
百年古塔之谜完整版》是2011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建国。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塔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保护措施等知识。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古塔林立,数不胜数。它们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的甚至是世界之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最奇葩的4座古塔,第一座被称为“天下第一塔”,你知道是哪座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万寿塔传说50个字?
优质答案1
万兽塔传说50个字是,第1个字是0,第2个字是二,第3个字是3,第四个字是4,第5个子是5,第6个字是6,以此类推第50个字是50。
优质答案2
万寿塔又名姑嫂塔,相传是原来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她们的丈夫远行很久都没有回家,于是姑嫂结伴在海边等待,后来成为了两个石像,为了纪念她们,就做了这个塔。
优质答案3
明神宗圣母慈圣皇太后于万历四年建。后废弃,仅剩孤塔,简称万寿塔。
俗称八里庄塔在南平市樟湖新镇北东方向,浮于闽江水面的白鸽岛上,有一座石塔。凡是从福州坐火车到南平的旅客,在过樟湖境内 时便可看见。
这石塔是明代初年修建的万寿寺后院的镇塔。万寿寺庙早已荡然无存,而石塔却依然站立着。水口水电站库区形成后,这座石塔象婷婷玉立的“含羞女”一样站立在万波碧浪之中。
万寿塔是一座石构楼阁式,七层八面空心石塔,高16.3米,塔基周长16米。外部雕饰精美,内部石件粗糙,有石阶直通达塔顶。须弥座八面,浮雕瑞兽仙禽,花卉莲叶等。每角浮雕力士金刚承托。塔面各层佛龛均雕佛像,塔顶无宝葫芦等装饰并有毁损迹象.说起石塔还有一段民间传说。
相传,樟湖坂紧临闽江而聚居,古早人们主要靠水上行舟放木,捕鱼抓蟹等维持生计。因闽江河道不通畅,常患水灾,人们无法定居安居乐业,各氏族人许多都离群出外谋生,久而久之,樟湖坂萧条贫困。说得是有一位云游长老路经此地,见如此凄凉景地,便与地方一长者谈及地理象数之术。长老说,此处地象为“木排”形。地轻,犹如一木排浮于水面,并随江水日夜漂荡不定。贵地南山高北水低,南端被栓高山,北尾一直在漂摇,故众人不可安居乐业而外求谋生。
长者问,哪有什么办法改变樟湖坂的地理风水呢?长老说,只要你们在镇北东面山上建寺造塔,“木排”就会稳定而不漂荡,必可消除隐患,数年后这里就可兴旺发达繁华热闹。长者将云游长老一方话说于族人,众人闻风而动。有钱人出钱,有力人出力。一时修寺建塔成了镇上人的一件惊天动地之举。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在塔即将建成的时候,人们正完成了塔顶“宝葫芦”的安放。突然间北面天空乌云黑暗,一股黑风向石塔扑来,刹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黑风一阵掠过,当人们仰望塔顶却不见了“宝葫芦”,顶部还有被损毁迹象。人们四处寻找“宝葫芦”也不见踪影。
塔已造好可没有塔顶宝葫芦如何是好,于是人们分头向樟湖坂四邻八方索寻,都无果而归。数年后人们发现湄洋中(太平镇杨曾一带)田中有一“宝葫芦”,但人们怎么也不相信,这石雕宝葫芦数百斤重怎么会飞到几十里外的田野中来呢?时过已久人们也无意从老远将它抬到樟湖坂重新安装。就这样,万寿塔始终没有塔顶宝葫芦装饰,并且塔顶石块还有损毁,至今风貌依旧。寺庙建成了,石塔也立了,虽然石塔顶“宝葫芦”被风卷走有些遗憾,但总归了却了人们一桩心愿。

二、河北深山巨石悬立两座千年古庙,无法攀爬,究竟是如何建成的?
优质答案1
这两座寺庙见到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分别位于两座高山之上,因为所处的高山形状与它相似,所以这两个山也被称作双塔山,双塔山位于河北省内部,这个地方最为重要的一个地貌就是丹霞地貌特征了,从视频当中可以看到这两座山拔地而起,四面无物,环绕着一颗一颗的绿树,非常的气势磅礴。他们可以说是当地最有名的一个自然风景游览区了,这两座山峰虽然并列在一起,大小并不一样,形态姿态各异,不过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称的美反而使得双塔山多了一些特色。
据一些资料记载,这两座寺庙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早在1300多年前就被其他人修建于此了,在仅有的资料当中,可以看到清代时期曾经提过,在乾隆50年的时候,曾经有过命令要修建木梯登的这座山峰,登顶之后发现一峰顶周围160步,上有小屋,屋中有岸机,岸机上有香炉,中间供着一个片石,刻着王仙生三个字。
优质答案2
蚂蚁造的咋滴?
优质答案3
没有研究过,不知道真实答案。我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古人来说,相比金字塔、长城等来说,这不是小凯斯嘛
三、赣马文峰塔的碑文写什么内容啊?
优质答案1
碑文光绪辛丑年冬。东方青天龙,卓此文峰,镇海龙宗,百虎降伏,人民和服,奕世赖福,宦锡显爵,利名高擢,举世大乐,据城临渊,亘古巍然,我铬永传。长沙徐树锷撰。徐树锷(1846—1912)字定生,一字淀荪,菕长子,棻从子。光绪丙子科优贡,丁丑朝考一等知县,己酉科举人,授赣榆县知县。赏戴花翎,诰授资政大夫。碑文撰于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时为赣榆县知事的徐村锷对文教事业颇为重视。他上任不久就查阅了有关史志资料,发现赣榆在1882年竟无一人中举。为激励后人上进,改变全县文化落后现状,亲自主持兴建了此塔,取名“文峰”。文峰塔所以又名铭志塔。1984年,江苏省拨专款进行保护性维修,在塔基周围石砌三层八角阶梯式护座,最下层护座边长9米,占地面积413平方米,使这座百年古塔重现雄姿。
优质答案2
文峰塔砖木结构,八角四层,阁楼式,高14.2米,各层为琉璃瓦檐,下挂铜铃,门窗为砖发券成洞,无棂。底层塔门上方镶一块塔铭。塔铭三尺长,一尺高。碑文光绪辛丑年冬。东方青天龙,卓此文峰,镇海龙宗,百虎降伏,人民和服,奕世赖福,宦锡显爵,利名高擢,举世大乐,据城临渊,亘古巍然,我铬永传。长沙徐树锷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