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崎之战,山崎之战为什么叫天王山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8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山崎之战,日军伤亡惨重,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据统计,这场战役日军死亡人数高达5万人,其中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是第106师团长酒井直次,他被被美军俘虏后,被关押在集中营,最终死于非命。除了酒井直次之外,还有一位日军高级将领也被俘虏,他就是冈村宁次。那么,这位日军高高级将领为什么会被美军俘虏呢?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第一,酒井直次被俘的原因。

一、为什么叫天王山?

优质答案1

天王山是日本京都府乙训郡大山崎町的山。 其西侧是现在大阪府与山城国京都府的分界线。 山名来自于山腰祭祀牛头天王的山崎天王社。 中文名叫天王山,海拔270米,是近畿最大的交通动脉。天王山之战,现在NBA是指7场淘汰赛中,当两队前四场战成2:2平的时候,第五场比赛就是天王山之战。因为谁赢了这场比赛,谁就将赢得赛点,谁就将更有机会赢得整个系列赛,甚至冠军!意指决定全局胜负的关键战役!

优质答案2

“天王山之战”这个词的来源于山崎之战,主要指关键战役。

山崎之战发生在1582年6月的日本。从备中高松城匆忙返回的羽柴秀吉面对刚刚成功完成本能寺之变的明智光秀,在6月13日,于中国回京都的路上的山城国与摄津国的山崎,双方发生的战争。

明智光秀在本能寺干掉了织田信长,再的天王山关键战役输给了秀吉导致秀吉主宰了日本几十年的历史。

二、一个日本军队的山崎大队,拥有多少官兵,为何非常难打?

优质答案1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亮剑》作为我国抗战作品的经典之作,除诠释了我国军民14年抗日战争浴血奋战的艰苦卓绝外,还再现了很多经典战役的历史原型,对后人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提供了绝佳平台。

而李家坡之战作为小说《亮剑》的开篇战例,在整个亮剑作品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影视剧《亮剑》中也进行了有血有肉的经典诠释。

李家坡之战虽然在《亮剑》中的发生时间为1942年,但在历史上的原型却是百团大战期间的关家垴之战,时间为1940年10月30日。

我军虽然在百团大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关家垴却遭遇了惨痛的失败。是役,八路军集合三个旅两个团,在副总司令彭德怀的督战下,对日军冈崎支队500多人进行围歼,但血战两昼夜仍未达到目标。冈崎支队虽伤亡大半,但八路军付出了伤亡2000多人的惨重代价。

关家垴之战是我军史上著名的军事失利,虽然李家坡之战以此为原型,但作者都梁对战场环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使李家坡之战有了关家垴之战的影子,但却不是关家垴战役的重现。

在小说《亮剑》中,以山崎大队长为首的500多名日军,闯入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经过多次改编,战斗序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电视剧《亮剑》里,山崎大队长本名山崎冶平,军衔为中佐,是日本华北派遣军第29旅团第12联队第5步兵大队队长。

虽然在1942年的华北派遣军战斗序列中没有这一番号,山崎大队作为大队的人数也严重不符。但从历史上冈崎支队的临时混编来看,为适应华北地区敌后作战的需要,日军也在进行分散化行动,山崎大队只有500人行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和关家垴之战一样,这500多人也让八路军各部队吃尽了苦头。那么为什么山崎大队如此难打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是事发突然。

和百团大战中有计划的围歼冈崎支队不一样,在《亮剑》中,山崎大队是因为搞错了方向才误入八路军腹地的黄崖洞兵工厂,无论山崎冶平还是八路军总部都没有预料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作为攻坚的八路军各部队,也属于临时拼凑,协调性势必较差。

是地形不利。

在关家垴之战中,冈崎支队居高临下,对仰攻的八路军形成巨大杀伤。在冈崎支队成功突围后,刘伯承、陈赓等将领观摩日军阵地,对日军火力点布置以及猫耳洞等工事感叹不已,为我军其后的战斗积累了宝贵经验。

而为了战役的胜利,都梁在《亮剑》中对李家坡的地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使得攻坚的最终成功成为可能。

在小说《亮剑》里,山崎大队居高临下占据的是黄土塬的顶部区域。

和一般圆锥形状的山头不同,黄土塬顶部的平面形状给山崎大队提供了绝佳的隐蔽空间,而聪明的山崎冶平也没有充分占据黄土塬和坡面之间的棱线部,而是选择在棱线部以内设置火力点。虽然牺牲了自己的射界,看不到坡下仰攻的八路军,但八路军同样看不到山崎大队。

这对仰攻的八路军而言,无疑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只要八路军战士越过棱线部,在没有和山崎大队短兵相接前,就遭到山崎大队火力点的猛烈压制,李云龙之前各部队的攻坚失利就是败在这样的巧妙设计上。

所以李云龙才想到了土工作业的方式,通过土工作业将进攻距离有80米缩短到30米,通过手榴弹的密集轰炸突破山崎大队的外围防线。

在电视剧《亮剑》中,因为制作成本的限制,并未再现山崎冶平的经典设计,因为根据小说亮剑的设计,土工作业区并不在山崎大队的火力覆盖范围内,理论上土工作业是没有必要实施的。在电视剧中的地形设计里,土工作业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是武器悬殊。

关家垴之战之所以失利,根本原因在于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在武器本就缺少且落后的情况下,百团大战前我军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扩编,也对战斗力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整个抗战期间,武器落后始终是我军指战员的痛,而在李家坡之战中,这种情况也得到了体现。

比如陈赓旅长所谓的“炮弹都打光”,实际上也仅有几十发炮弹;李云龙为增强火力,只能厚着脸皮找任后勤部长的老乡张万和要边区造手榴弹;而李云龙在充分的火力准备后,全团也只能迅速缩短接敌距离,通过白刃战消灭日军。

在小说《亮剑》中,当3600颗手榴弹在两分钟内全部投掷完毕后,集合全团轻机枪的20人突击队,也在短短几分钟内全部壮烈牺牲,足以体现山崎大队相比于我军的巨大武器优势。

正是由于山崎大队的火力强,而且弹药充足,最要命的是还可以呼叫日本飞机支援,使得山崎大队在八路军的多次进攻下,虽然伤亡大半但仍能坚守阵地。

可以说作为《亮剑》中的经典战例之一,李家坡之战不仅体现了李云龙作为指挥官的优秀素质,还客观再现了中日军队巨大的武器差距。

正是因为先烈们的浴血奋战,才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下,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谨以此文,向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尊严的先烈们致敬!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优质答案2

先来了解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军的编制,那时候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叫法是不一样的。当时日本陆军战斗部队的最高编制是师团,指挥官授予中将军衔。师团下辖步兵2个旅团,1个炮兵联队,1个辎重大队等总数约1万多人。人员编制不是固定的,日军某些主力甲级师团的人员可以达到2万人,战斗力相当强悍。师团下一级是旅团,旅团一般下辖2-4个联队,共5000多人,指挥官授予少将军衔。下一级是联队,联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团级部队,指挥官一般是中佐或者大佐。人数在1000人左右,有些主力联队的人数就像中国军队的加强团一样,人数可以达到3000多人。

联队下面就是山崎指挥的大队了,日军大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营,普通大队300-600人,最多可以加强到1000人以上。而300人左右的大队指挥官一般是少佐,600人以上的指挥官军衔则为中佐。大队再下一级是中队,也就是连级部队,人数在100-200人,指挥官为大尉军衔。中队下面还有小队,小队是抗日神剧中日本人最常见的编制,一般是70人,指挥官少尉,中尉都有可能。

山崎大队是小说《亮剑》中的一支非常有名的日本小部队,其原型其实是1940年10月30日进入八路军腹地太行山关家垴附近的日本冈琦大队。历史上的冈琦支队是500多人,小说《亮剑》是根据历史改编而来。只不过将关家垴战斗改成了李家坡战斗,历史上的冈琦大队也改成了山琦大队。500多人是一支满编的日军大队,相当于我国军队的营级部队。

根据《亮剑》小说的描述,八路军主力772团以巨大优势兵力打了8个小时都没能打下来,还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当时小说中对于772团的伤亡是这么描述的,整个山坡下躺满了八路军士兵的尸体,最先参加攻击的主力团都伤亡过半失去攻击能力。后面陈庚旅长不得已,只好将772团换了下来,让打仗鬼点子多的李云龙带着独立团上了。

山崎大队只有区区500多人为何这么难打呢?原因有三点。第一,山崎大队虽然人少,当时的日本陆军士兵战斗素质极高,构筑了相当科学的防御攻势,面对八路军的轮翻攻击有条不紊的进行还击。第二,李家坡(关家垴)的地形易守难攻,日军防御阵地高居临下。而且射界开阔,冲锋的八路军没有任何掩体,加之李家坡位于八路军腹地,八路军急功近利猛烈冲锋,导致伤亡惨重。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时的八路军部队大量扩充,作战部队素质下降,且严重缺乏攻坚重火力。要是部队素质高,能够一开始就采用李云龙运用的土工作业靠近日本鬼子阵地,再来个3600枚手榴弹火力覆盖。那么根本不会出现大量部队伤亡的情况,772团也不会打了8小时也打不下来了。还有就是缺乏重火力。小说中这么描述的,旅长为了压制山崎大队的炮火,命令部队炮火覆盖,将炮弹全部打光。结果没打几发,炮声就停了。可以看出当时的八路军是有炮无弹,难以攻坚。这样是炮弹充足,根本不用顶着日军火力冲锋。用日本鬼子常用的炮兵轰完步兵冲的老土战术就可以把李家坡拿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