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讲东陵之谜完整 老梁说东陵大盗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8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老梁讲东陵之谜完整地解释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孙殿英盗墓是一个阴谋,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是为了国家利益。,他不会对清东陵进行任个问题。他认为,孙殿英盗墓是一个阴谋,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是为了国家利益。,他不会对清东陵进行任何的修复工作。这样的说法一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很多人都觉得,孙殿英这样的做法实在是太不厚道了。

一场百年未遇的洪水把河南推到了苦难的祭台上。拨开洪蛮,河南的历史卷轴徐徐展开。千年以来,这个群帝之都的遭际荣光迭替竟是如此的浩瀚。面对华夏的麦加,面对这些年来地域黑们对河南人的责难,笔者感念难平,深知有责任要用一篇文章说尽河南的前世今生。我这不是为河南人正名,而是直接加冕。因为,河南,那是祖先生火的地方。

一入河南

携盗墓贼同行,撬开历史的封土

老梁是个“历史学家”,更确切地说,是个“盗墓贼”。他是贼寇世家,有贼手贼脚又有贼心贼胆。我要用雇两匹骡子的价钱雇他和我同往河南。

他摔了一个粗粝陶罐。“我去赎罪还能要钱?”他说。

2019年,时值8月。车子一驶入河南便成了广袤金黄麦海里的一只七星瓢虫,中原之大,沃野千里。更强烈的浩渺之感,来自于高速路标上那一闪即逝的文字黄帝故里、玄奘故居、嵩山少林寺-----这让我突然觉得自己穿越到了远古,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这种感觉是极远的又是极近的,远到那些雕像封土已经冰冻在记忆的白垩纪。近得就像你虽远在天边,依然能从星月的冷光里感受到母亲的温度。

“一铲子下去都是祖宗!”老梁说。

“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我问。

这个因为盗墓被羁押过十年的贼寇脱口而出,“燧皇陵!”。

他满脸络腮胡子,在白天也像一个蒙面大盗。说这话时,眼里泛着贼光。我雇他同行,是因为,我想抛弃正史,从民间的视角探察”河南人为什么讨人厌”。这就像大家闺秀自有端庄之美,但乡野凡妞似乎更懂风月之情。

不过,他包裹里一个隐约的物象让我提心吊胆,那分明是一把洛阳铲。

他不会趁着我的采访之便盗墓吧?

司机华子在后视镜里向我眨眼,意思是大哥,咱们要不要把这贼寇交给高俅?

我也眨了眨眼,意思是我们还用得着这个孽畜,用完后我更想直接交给屠刀。

我翻看记录本,本里关于河南的历史文化记录,随便截取任何一个片段泛出的光,都是一片无比尊贵的象牙白。正如河南简称“豫”,代表牵象之人。亚热带气候,不冷不热造就了河南人性格里的“中庸”和“幽默”。中原、中土、中州,河南曾经是华夏的中心,以巨人的形象定鼎在“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黄河中下游

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是龙的故乡;中华300大姓中根在河南有171;这里是“百家争鸣”的主阵地;道、墨、法、名家、纵横家主要思想均发源于此;20多个正统朝代兴于此,是群帝之都;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四;三皇五帝燧人氏钻木取火,结绳记事;夏代商族部落首领“肇牵车牛远服贾”,商人、商品、商业起于商丘;伏羲演八卦,周文王书《易经》;《鹳鱼石斧图陶虹》是最早国画;炎帝和黄帝是中医药创始人,张仲景“医圣”的《伤寒杂病论》享誉世界;中国文学发祥于河南,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河南的就占三分之一;中国功夫之乡,少林寺是中华功夫源头。河南文化灿若星河,横亘整个中华民族史。

车子奔赴在去往郑州的京港澳高速上,我在后座上摊开地图努力搜寻河南的生命密码,迫切想知道作家马说在2002年发出的灵魂叩问《河南人惹谁了》的答案。

“谁骂河南人,谁就是骂自己的祖宗!”老梁说。

“你懂个锤子。”华子怼老梁。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互怼。老梁是东北人,华子是陕西人,我是河北人。三个不同文化板块无缝对接在这车里。华子以秦文化为傲,陕西人是都具备文化自信的。特别是陕西文学蓬勃炸裂,无人能匹敌。老梁也有东北人的自信,身上却满是张作霖和二人转的味道。其实他真正的霸气之依应该是白山黑水,正是从白山黑水里奔出的彪悍八旗军建立了大清朝。大秦和大清,封建王朝的龙头和龙尾,腾龙起凤间,双星耀目。反而燕赵板块除了慷慨悲歌以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建树。

他俩火药味十足。我反而很失落。他俩是我雇的,自然我说了算。

“你俩牛,你们牛的过河南?”

东北虎和西北狼一下子就闭嘴了。

我说“对所有骂河南的人,我想说一句,离家久了也不能忘了娘。”

中国几大文化板块中,中原文化,无疑是文化之母。

其它文化版块儿燕赵文化、秦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关东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闵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潮汕文化和云贵文化。在历史长河奔腾中,虽然也迸溅出过文明的珠粒,但皆是顺着中原文化的阔大河床在漫流。

河南即是中国,中国即是河南。

一簇烟火耀华夏,两行绳文记春秋

在版图上,河南是中国的腹地。腹地之上灵动着丹田,这个丹田就是商丘。华夏的文化之力皆来自于那个叫“燧人氏”的天皇之手。

燧人陵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商丘火文化景区内。这里埋葬着华夏的文明先祖燧人氏。他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氏族首领,钻木取火,以化腥臊。从而开创了人类历史走向文明的新纪元,《尚书大传》里把燧人氏列为三皇五帝之首。号称“天皇”、“燧皇”。这个生于商丘,葬于商丘的河南人,是中华的火神,是文化的奠基者。

陵墓占地440亩,建筑整肃。虽然它是以对“火”的尊崇为主题,却是异常冷清,冷清到在神道上有一只云雀,正在肆意地跳着广场舞。

三人下车,我和华子很失望。老梁却是兴奋的两眼放光。我和华子去浏览石像生,转眼间这个盗墓贼就已不知去向。华子大急,连呼带他来是个灾难。我并不在意,燧人氏生活在几十万年前,即使这个陵墓下埋葬的真是他,陪葬的也不过就是几个贝壳而已。

我对陵墓不感兴趣,对这个燧木却情有独钟。《尚书》里记载燧人氏的燧明国有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

“你买燧木吗?”不知何时身后站着一老妇,篮子里卧着几根柞木。

“你这是柞木。”华子说。

老妇生生地说那是燧木。华子怒“老人家,你这行为是在丢河南人的脸。”老妇没说话。默默地走开了。

老妇的举动,让我有一丝悲哀。

本次来豫,初始目标是去玄奘故里、嵩山书院和少林寺的。因为这三个地方代表了佛教文化、诸子百家文化和功夫文化。是最能代表河南的。我感觉上了老梁这个老贼的当。

“我们还是走吧,没什么好看的。”华子说。

“两个傻子!”老梁从林丛里冒出头,朝我俩喊。

我们转身要走,却被一碑刻牢牢抓住了眼球,我这才发现中华文化的焰火确实是在这里燎原万载的。

火和文字!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这两样东西更具有普世价值了。正是燧人氏,在几十万年前钻木取火和结绳记事点亮了炎黄子孙的眸光。火,代表生;文字,代表智。有了这两样东西,才有三国的群雄逐鹿;大唐的睥睨寰宇;元的一统四方。

除了火与文字,燧人氏更给山川百物命名,建立伦理观念。从此天道、地道、人道横空出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是有了这个充满思辨的天道观,才催生了后世的诸子百家。燧人氏命名了北极星,发明了太阳历;发现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

这个没有现代辉光的陵墓,此时,正以静默的方式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民族的缘起。沉默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就像战争开始前那摄人心魄的等待。

燧人氏,给了我这个文化战士中原之旅的第一个震慑。

月影东升,我和华子才和燧人氏惜别。老梁正买老妇的“燧木”,浑身沾满泥巴。我去制止,他执意要买。

“你们文化人,到了河南啥也不是!”

听他讲我才知道。原来,燧木有两个意思。一是上古传说中的神木。另一个意思单指“钻木”,是个动词。《周书 月令》里记载春去榆柳,夏取枣杏,季夏取桑,秋取柞,冬取槐檀。

正值秋季,老妇所卖恰为柞木。华子训斥老妇时,她并没有反击。而是选择了沉默。本该具有极度文化自信的河南人选择了麻木。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叫嚣自己是正黄旗的北京大妈。两相对照,唏嘘叹惋。老妇的沉默也可以解读为那是对我们这些“边陲之民”不屑地反讽。或许,沉默就是河南人的生命密码之一。他们是耕牛,默不作声,却牢牢地抓着大地。

“买六根。”我说。

“买一根就行,这木头那里都有,在这里买,图个瑞头就好。”老妇只给了我一根。她看得出来我是出于愧疚。

在宾馆,我在采写手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第一簇火光,发于河南,因为河南,我们由此才能向光而行。

山魂水脉孕中土,天空之心照神州

我在河南疯了!

一连六天,我奔波在洛阳、郑州、光山县、汤阴县和宜阳县之间。因为在这些地方,黄帝、玄奘、两程、白居易、司马光、老子、岳飞和李贺的故里星罗棋布,让我在“豪睹”的,花光了我家母夜叉给我的盘缠。

第七天,司机华子硬生生把我从轩辕桥上拉下来。他说哥,钱还能买三碗胡辣汤不?我这才发现我的钱包死了。我本该像王勃一样发出关山难跃,谁悲失路之人?这样的感慨的。他们俩谁都没有想到,我却异常兴奋,大手一挥,说走,夜宿黄河!

人类都是择水而居的。

我们趁着夜色驱车近一千公里来到黄河边,安营扎寨,在黄河喑呜声中把自己交给了蚊子和水蛇。我也曾经对老梁说老贼,雇你的钱你先给我用用行不。老梁向我晃了晃洛阳铲,我就不说话了。他俩远远地看着狮子怪般的我在帐篷里打开历史地理地图,举着探灯全力在地图上寻找河南人的脉搏。究竟是什么让河南人能创造出如此不朽的历史。又是什么让河南在近代断崖式下跌,逡巡800年而不前。

水,河南人的福祉所在苦难所来。

河南人是水命。

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条大河在河南境内缓缓而过。松花江的冰冷让东北人行事果断;澜沧江的奔腾让青海人通达;珠江的曲折让广东人睿智。人随水性,黄河咆哮;长江九曲;淮河繁复;海河宽广,这些特征让河南人既仁厚又狡黠,既质朴又求变。复杂的性格波澜又如其境内的四大河,都归入长江。河南人性格也一统为不急不躁不屈。

正是水,时常让这片中原大陆成为诺亚方舟。

历史记载,从宋到新中国,河南历史上共有七次特大水灾。七次水灾中属1975年8月驻马店水灾最大,1015万人受灾,超2.6万人死难。在七次水灾中有三次祸起黄河。

水,孕育了中原文化也撕裂了河南。水患,这或许是上天特意在磨砺河南人,我给你金玉也给你烈火,只有时刻警醒和自奋才能使龙光射牛斗之墟。

正当黄河的蚊子们要把我当成夜宵时,华子喊大哥,快出来!

明月下黄河亮成一道流动的金带,一团火光在岸边闪动。不知何时,一堆篝火已经在熊熊燃烧。老梁眼里闪着狼一样的荧光正盯着篝火上的一条冒着油的黄河大鲤鱼。

“谁搞的?”我问。

华子指了指大河,这才发现河里有一条船一个老头。老头示意我们把烤好的鲤鱼拿到船上去。我们照做,期待着要享受美食。老头却执意要和我先下一盘棋。

老头的棋具不是象棋也不是军棋,是一堆形状各异闪着光泽的的纽扣。他和我在棋盘上厮杀了牧野之战、巨鹿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等在河南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著名战役。一个小时的时间河南的千年烽烟在棋盘上带着哭吟一一飘过。下到,我落泪了。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这片土地在古代饱受战火的蹂躏。在近代,1912年至1927年,仅15年间,河南就发生过62次兵变。战争是一条水蛭,不断地吸吮着河南。兵匪丛生,流离失所。他们被逼成了中国的犹太人。

“河南人最应该恨的是明成祖朱棣。”老头吃了一口鱼肉,“从夏朝到宋朝,河南一直都是帝都。是朱棣把京都定在了北京,河南才衰败下来的。”

老头没读过书,却很博学。这也不难理解,端碗吃饭靠一下泥墙,掉下来的就可能是秦砖汉瓦的河南。到处都是历史,河南人本身就是行走的历史,是一副不断加长的《清明上河图》。

“朱棣也没错。”我说。

“漕运。”老头扭脸看黄河。

不谈朱棣迁都北京的政治原因,从漕运的角度看,河南是兴于水,也败于水。

在古代,漕运的意义要远大于如今的铁路和公路的。隋唐之前,中国的水运是东西走向的。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水系开始贯通南北。特别是开封,隋朝早期开凿的通济渠在后来成了中原河运的主动脉汴河。这条河把黄河和长江连接起来。打通了华夏水母的任督二脉。五丈河、惠民河、金水河等河道皆从开封穿过。开封成为了“四水贯都”之城。

隋唐以后,战乱破坏了河南的水网。南宋将领杜充,比东陵大盗孙殿英更狠恶,他掘开黄河,黄河夺淮河入海。整个北方生态巨变。

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贯通多处绕开河南,北京成为帝都,历史彻底把河南抛弃了。

“快下船!”老梁在我耳边悄悄说。他额头冒汗,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棋盘上那些五颜六色的纽扣。然后一下子就跳下了船,刁斜着身体,和狼一模一样。

“你这些纽扣很漂亮。”我对老头说。

“我每捞一具尸体就留下一粒纽扣做纪念。”老头说。话音未落,华子就把鱼肉都吐了出来。

我明白了老梁,这个盗墓贼对于阴物是有超常的认知的。我向纽扣鞠了个躬,然后双手捧起了它们。面对着滚滚黄河水。有黄河大鲤鱼跃出水面,弯成赤金的弦月,在无限的中原之夜里闪着光。

它,是曹植笔下的洛神!

二入河南

采山魂妆象耳,尝五味走中州

2020年,时值4月。

我写了一篇河南山水游记,刊登在河南某小报的副刊上。这篇文章打动了一位“小女生”。她给我发了邮件,意思是要嫁给我。这让我兴奋不已,我再入河南。

这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爱山者,必去河南。

百川归海,万山宗嵩。嵩山,是武后眼里的神岳;是宋之问笔下的山薇。左岱右华,唯我独尊。嵩山之奇美引人神共赏,女娲下榻,二郎担山,禹王遗腹,达摩见性。庙,飞薨映日,杰阁联云;雾,开合缥缈,倏忽罩岱。二山带七十二峰,如群笋中原破土。四水环流,似佛手拱卫。

爱水者,必去河南。

龙马出而演周易,洛水流而洛神生。洛水,是华夏的精血,是文化的祖庭。水有万千,唯洛水发于天际,携伏羲而来,润文丛而去。三曹慨慷,扶洛水中原逐鹿;白居易情浓,暮吟洛水半江瑟瑟半江红。

爱花者,必去河南。

自唐以来,人皆爱牡丹。美花如云,唯洛阳花贵。花之美在于其相映之环境。雪莲照雪,淤泥托荷。洛阳十三朝古都,红墙飞马,雕甍呈峦。帝王之尊,古风之幽,唯牡丹可配。倘牡丹绽于野庐,虽有盎然之趣,却无国花之贵。

呜呼,河南!

第二次入河南是赴情约,以《诗经》自警乐而不淫。这位小女生邮件里的一句话让我情动。她说来延津,喝一碗胡辣汤!我这才发觉一入河南时,饱餐美景却辜负了美食。

历史越幽古的地方美食越繁密。中国八大菜系川、鲁、湘、徽、粤、闽、苏、浙,皆如此。豫菜却质朴得就像河南人的性格,它无粤菜的精致也无川菜的浓烈,中庸的像起跑线,不偏不倚。十大名菜糖醋软熘鱼焙面、煎扒青鱼头尾、炸紫酥肉、大葱烧海参、牡丹燕菜、扒广肚、汴京烤鸭、炸八块、清汤鲍鱼和葱扒羊肉,无一不是做工直接,无丝毫雕饰。

而我,要会会这个小女生,喝一口最能代表豫菜膳食的胡辣汤。

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古街泛着青亮的光,我在满街的古铺中找到了和小女生约会的小店。店名很特别叫“如钩”。店铺是前铺后店,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妇面带微笑把我安排到小女生预约的房间,告诉我晚上约十二点我们会谋面。

店早已熄火,老妇人离开后我只好泡面充饥。躺在床上就想到了同行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就是写的新乡延津。故事是个悲剧。但刘震云却用了一支幽默的笔写完了它。泪中带笑,超现实的自黑。河南人是幽默的,即使在一九四二年的大饥荒之年他们也能从白花花的榆树干上照出自己的笑脸。

十二点,新月如钩,我的房门嘭地一声被踢开了。一个兽影闯进来,刁斜着身子,两眼放着狼眼一样的荧光。却是老梁!

“怎么是你?”

“为什么不是我?”

那一夜,我一眼未合。清晨,浓浓的胡辣汤味儿飘了进来。我觉得我上当了,拉着行李箱就要逃走。老妇人微笑着坐在霞光里,条桌上摆放着两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老梁也出来了,拉着我在条桌上面对面坐下。

老妇人走过来拿着那个小报指着我的文章说“谢谢你理解了河南,胡辣汤多加白胡椒粉更好吃。小女生请你喝!”

我的头嗡的一下就大了,老妇人依然坐在霞光下,银发散发着五彩光,却真的像一个含苞待放的小女生。那一刻,我理解了河南人的幽默。

“喝吧,主意是我出的。上次借你采访之便,我才能挖了很多的墓。”老梁说。

“你个老贼,我立刻报110!”我怒不可遏。

老梁把一袋子土捧着给了我,“这就是我偷的东西,河南大小帝王,名人的墓土。上次你用两匹骡子的价钱雇我,我还没谢你。这包土就赠送给你吧。以后对河南留个念想。”

我盯着这包图热泪盈眶,“这么珍贵,还是你留着吧。”

老梁“我还有,我死了我会让儿子把这捧土撒在我坟头上,就算我回到了祖宗的身边。”

我端起胡辣汤,一饮而尽。

三入河南

御飞鹤梦回中土,游上河握手老庄

第三次入河南,我是在梦里。在梦里,司机华子变成一只飞鹤托我梦入禅机。

我不记得梦里我是怎么复活了《清明上河图》的,只记得飞鹤乘着北宋的烟火,逆时光飞翔,从北宋到燧人氏的时间幕布上,黄河长江、桂殿兰宫、太极星台、帝国烽火、河洛嵩山一一闪过。

飞鹤说哥,我们去喝碗胡辣汤吧。

我们垂天而下,走入《清明上河图》。在龙门石窟我们见到了老子、墨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围桌开坛讲学。老子言无为;墨子谈兼爱;庄子述逍遥;韩非子论法治。我看到大佛眨了下眼睛,那是思想之眼,从远古透视未来,为我们照见一路坎坷悲欢。

祥云至,笔墨喧。我看到了神秀、杜甫、韩愈、白居易在给中华之龙镶上诗佛的鳞甲;也看到了贾谊在西汉的宫墙上泼洒着政治的流光。更看到无数河南凡人和石窟万佛裸着古铜色的脊梁拉着纤绳喊着号子。黄河鲤鱼飞跃,那个捞尸老翁的纽扣化作繁星,佑着河南。

梦醒时分,我也看到了老梁的坟,在黑山白水间。坟头加上了他的盗土,盗土是赤黄色,那是炎黄子孙的颜色。

(谨以此文献给多灾多难的河南人,献给与洪水斗争的英雄们。我们是一家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