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湖塔林剑柄之谜》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本武侠类小说,作者是无名。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江湖的地方。江湖是什么?江湖就是人心。人心是什么?人心就是一切。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个人的修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而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悟莲法师学佛将近一年,以佛弟子的身份和心情朝拜了几座寺院,通过在寺院里挂单生活和学习佛法,真的是法喜充满,感触颇深,真的在嘈杂的红尘中找到了一方净土。师父的慈悲开示,居士的认真修学和护持,干净、整洁、有序、清静、祥和的环境和氛围,从寮房到斋堂的每一个角落,无不感染着、震动着初闻佛法的心。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惜福、学会了去斋堂干活、学会了改习性。在设施、设备完善,环境清幽的寺院里学到的越多,越发生起感恩的心,感恩那些为了建设寺院的菩萨们的发心和辛苦付出。每一砖、每一瓦、每一草、每一木都倾注了建设寺院的菩萨们的心血。无比感恩和敬仰!护持寺院的心便在感恩和敬仰中生了起来。
黄龙下院观音阁住持悟莲法师
就在这时,佛友介绍我说有个师父筹办建寺的奠基典礼活动需要义工,建议我去。之前对黄龙禅寺及神奇的黄龙宗一无所知,对心廉法师也是由佛友介绍、网上了解一二,得知他幼时就出家,现在是广东惠州龙门万寿寺和修水黄龙禅寺的住持。师父年轻、平易近人。
就这样抱着去几天忙完奠基活动就离开的心理风尘仆仆从东北来到陌生的江西修水,在黄龙禅寺重建委员会办公室见到了年轻的心廉法师。师父很平和、很淡定。简单地交谈了几句后,便让我先翻译一份关于宣传黄龙禅寺的视频文字稿。
我在电脑前几乎一整天。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得不去查阅关于黄龙禅寺的历史资料,逐渐地一幅幅历史画面浮现在脑海中一座风水宝地黄龙山的丛林里,一位叫超慧的禅僧以其智慧和佛法降伏八仙之一吕洞宾并使其甘愿归于门下,弃道学佛三年,从而使黄龙禅寺名声大振,众僧云集,有“法窟”之美称,皇帝赐名而有“三敕崇恩禅院”之称。后有慧南禅师以“三关” 之法接引学人,得座下嗣法弟子83人,得法弟子又遍布各寺传法,使黄龙宗在中华禅中风靡一时,影响广大,以至传到东南亚各国,在日本影响深远。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如黄庭坚、苏轼、张商英、徐禧、陆游等在此皈依并留下诗文书法以及摩崖石刻。而千年后,一座连续几百年高僧云集、宗风远振海内外、救度无数众生的古寺却是一派凋零凄凉,满地是倒塌房屋的土木砖石碎片,祖师塔孤零而立,倒塌的副塔变成断石沉睡在大地,高僧塔林三百多座在期盼着重立,残垣断壁、破旧的庙宇默默地等着修建。
【传说】吕洞宾与黄龙禅寺的因缘‘洞宾背剑’
李过号称一只虎 隐身出家黄龙寺 至死没出幕阜山
一位年轻的僧人为了恢复祖庭,为了延续黄龙宗的命脉,为了给众生创造一片心灵的净土和归宿,为了承担一份使命而愿意付出他未来的三十年的人生。毅然从广东来到修水,承担起恢复修建千年古刹---黄龙祖庭的重任。他就是心廉法师。至此我刚来修水时那颗躁动的心开始沉淀下来。明白了师父让我翻译资料的良苦用心让我了解黄龙寺及师父建寺的由来后把心安下。
上心下廉大和尚
师父向我介绍江西九江本来有两个佛教祖庭一个是净土的东林寺,现在人满为患;一个就是禅宗黄龙派的黄龙禅寺,现在破落凋零。说话时语气沉重。
师父介绍当时讨论是否接下黄龙禅寺时的犹疑和的决绝,护法居士有的劝师父太苦不要接,有的鼓励师父说“我们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而来,十年后我们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而去,无怨无悔就足矣”。说时眼里含着泪花。
师父讲为了重建黄龙禅寺而前往印度,在菩提伽耶释迦牟尼佛成道处金刚座前菩提树下对佛陀发愿欲为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他已经把心留在了黄龙,必将担起重建黄龙禅寺的使命,祈求佛陀加持,让他在印度化缘到第一笔善款。结果对面迎来了一位印度人,在语言不通,靠手势交流的情况下,印度人给中国年轻的僧人一百卢比。数目虽小,意义却不可称量。佛菩萨的慈悲加被使师父信心倍增。
非常幸运师父亲自带我们去朝拜祖庭。令人向往的、如梦如幻的古刹依稀呈现在眼前,通过刻有黄庭坚写的“黄龙山”三个大字的下马石壁,穿过两边是现代二层小楼形成的小街,前行不远车子便停在山脚下。师父带我们顺着左侧的山坡爬上去,山顶上有座孤零的石塔。原来这就是慧南祖师的墓塔。塔周围横七竖八的断石,是原来旁边的副塔。师父带我们进入主塔,祖师从千年前梦一般即刻近在身边,即陌生又亲切,即感动又悲伥,惭愧跪拜祖师时,头与身体伏在地上的瞬间,仿佛感觉到了祖师的气息,却听不到祖师的“那个是上座生缘处?” “我手何似佛手?” “我脚何似佛脚?”的三关之问。
远处山峦叠嶂,一排朱砂红色的低矮、陈旧的砖瓦房呈拐角型静静的依在山脚下,走过一座拱桥,经过一片空地,我们来到红房子前。老房子右边就是殿堂,虽然简陋而没有昔日大殿的辉煌,但不失整洁、庄严、肃穆和殊胜。在师父们的护持下,西方三圣佛像慈祥安然,法器齐全,并且干净光亮。地面中间铺就地砖,周边是水泥地,旁边备有拖鞋。我们把水果、鲜花供在佛前,然后恭敬礼拜。一种遥远的历史和梦一般的现实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
在现存观音堂内,清光绪六年的木刻禅匾上行书“箭锋妙法”四个大字虽距今130余年,依然完好。最为可贵与难得的是寺内还完好地保存着刘基题的一幅对联“吕祖参禅到此间,始释修行奥妙;黄公访道登斯地,方明出世因缘。”
拜完大殿,师父带我们穿过平地,介绍给我们看倒塌房屋的残骸废墟,一堆堆的碎砖泥土烂木遍布都是,当年辉煌的殿宇在历史动荡劫难和自然灾难中无奈地倒塌的景象像电影一样一幕幕令人揪心、沉重。师父在废墟里找出半块灰色的砖头,郑重地交到我手里说“这块砖交给你,等祖庭恢复到一块砖时再拿来”。师父就这样智慧地把我与黄龙祖庭的重建不容置疑的、不可推却的连在了一起。我内心感动,更感激师父的知遇之恩。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那座红色的角门,往里走便看到一座石亭,石亭中间有一口井。这就是当年超慧禅师降伏吕洞宾并把他的两把宝剑打在井里的地方—神奇的观音井。“超慧命其取一剑出山,仗侠行义,留一剑镇山门。超慧命洞宾取剑,其时洞宾虽是法力大增,用手却难动宝剑分毫。超慧说“以背取之”。洞宾如其言,以背向井,左手紧抓井上石亭柱子,右手反转紧握剑柄,脚踏井沿,运足其气,猛然用力,剑是抽出了,而柱子上已掐入了深深的二道指痕,井沿亦被其撼动,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现洞宾手痕足迹仍如当初。”传闻真实不虚,我们真真切切地站在观音井边,用手指去触摸当年洞宾取剑时留下的二道指痕。然后师父亲自为我们每人打出一瓶水,井水清澈甘甜,把我们唤回当下。
古老文明的黄龙寺,不仅孕育了深邃厚重的禅宗文化,也刻下了回味无穷、神奇美丽的典故传说。师父的生命全部已经融入了这座沉睡千年的古刹。也许这是佛菩萨的慈悲安排?古刹废墟恢复昔日的辉煌,再现殿堂,重立塔林以敬祖师,重振宗风以度众生,这就是佛菩萨对师父的期盼?
介绍重建黄龙禅寺规划时,师父都是以不愧对祖师和后人的心态和语气,以方便接引救度众生为出发,没有丝毫个人名利掺杂,一种超然和洒脱。
师父说建一座寺院就可以少建三座监狱,建寺度众生悲心恳切。
如此有幸能得到师父单独的开示,每次开示都有感悟和收获。与师父深入交谈过程中,对师父十一岁出家以来不到二十年的修行经历了解越多越是敬佩,对自己将近五十年的无明人生荒废在贪嗔痴慢疑中而惭愧和追悔。面对师父这种为佛教事业、为众生献身无我的精神,我还有什么游移不定和退缩的?我还有什么资格继续陷在假我的苦乐哀乐中?放下名利欲望,放下安逸享受,跟随师父把自己未来的生命献给众生,这应该是我的福报。感恩师父慈悲智慧的救度,让弟子找到了方向!
未来的黄龙禅寺是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建寺本身的过程就是度化众生的过程。
寺院已经建在了我的心中。
以前去寺院是摘桃子,享受那些菩萨们多年的劳顿和心血,而今终于有机会来体验为众生种桃子,亲自参加和见证未来宏伟的寺院的建设。一个是锦上添花,一个是雪中送炭。能有如此圆满的经历,该是何等的幸运和幸福!
我在佛前郑重发愿弟子愿意以自己未来有限的生命来护持师父重建黄龙禅寺,尽自己的能力,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以此为苦修而求得往生净土。请佛菩萨多多加持!弟子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